之前說到「家庭會議」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及培養獨立思考。
大家可能會問,那實際上要如何做?
美國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Dr. Jane Nelsen 坦言,要規劃家庭會議的確不容易,年紀太小的孩子可能會搗亂、年紀大點的又可能會嫌老土,更重要是,家長自己本身也沒學過要怎樣組織和主持一場家庭會議!
▌如何開始你的「家庭會議」?
4歲以下的小朋友尚未成熟到可以掌握開會技巧,不妨讓他們旁聽,但如果他們會干擾會議進行,家長可等待他們睡覺後,才與年紀較大的孩子開會。會議一周一次,頭幾次可只進行15分鐘,之後再按需要加長,但不宜超過30分鐘。
會議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在頭幾次,可以把每個部分都拆開來做,以免時間過長,到大家都習慣了,就可以每次會議都進行。
- 議程
- 讚美與感謝
- Brainstorm解決辦法
- 家庭同樂的活動
▌第一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議程
在家庭會議之前,家長應先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會開一個「家庭會議」,打個比喻是下周五好了。家長可以告知他們大家可以在開會前,思考自己想討論些什麼,寫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議程」。
孩子未必會知道「議程」可以包括些什麼,要是他想不到,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想想最近有什麼問題需要協助,或向他們提議。寫下來之後,這張議程可貼在雪櫃上,並讓孩子知道在這個星期內,任何人也可把想討論的項目加上去。
在這周期間,當你留意到孩子有疑問,你可以提議:「這看來可以加在議程上」。不過注意,你只需建議,而不用堅持,目的只是提高他們對議程的意識。當然,假如是父母希望討論的事物,也可自行寫在議程上。
▌第二步:討論前先讚美和感謝
到了真正會議的時候,你可以將議程帶到桌上,然後說類似:「我們有不少東西要討論呢,我們可以brainstorm一下如何解決問題,這一定很有趣。不過今天我們先要做的是讚美和感謝。有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
如果孩子想不到,你可以引導他們:
- 謝謝某人為你做的某事
- 分享你欣賞你喜歡某位家庭成員的什麼
假如今次讚美的過程不順利,我們可以說「不要緊,我們下周繼續練習。」如果他們已做得很好,便可試試brainstorming或下周再續。
為了讓孩子更習慣欣賞別人,如果平日你看到孩子做得好的事,你可以提出「這件事很值得在下周會議再讚美呢!」增加大家感恩的意識。
▌第三步:Brainstorming!一起想辦法!
家長可以從議程中挑選一個事項來練習Brainstorming,例如姐姐覺得弟弟很嘈。家長不妨故意提出瘋狂的建議,例如是「那我們全家星期日都不准說話」。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明白,Brainstorming過程中,所有想法都是容許的,大家可以再討論這樣做對大家來說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影響?要實行的話,應該怎樣做?
假如大家就著某一些項目無法達成共識,家長可以將這個事項留待下周會議再討論,讓大家有時間空間思考其他解決辦法。
▌第四步:以家庭同樂的活動作結
Dr. Nelson建議用有趣的活動作為每次會議的結束,這能夠鼓勵大家出席和參與。
父母籌劃活動時,也需要以「團體」為單位作思考,如果本周剛好不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可提醒他們下周還有機會,甚至可以是其中一個討論的項目。重點是,要確認每個人也能夠享受其中。
至於活動方面,並不用特別花錢,跟孩子一同玩遊戲、看電影、做飯等,已經能達到效果;也可觀察其他家庭成員平日喜歡做些什麼,投其所好。重點是,要一家人好好享受在一起的時間。
▌提示一:不用追求完美,重點是過程
家庭會議總不會是完美的,尤其是最初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不合作」,又或者總是很難達成共識,使大家很沮喪。
但我們必須記住,學習是需要過程與時間的。正如我們教小朋友讀書寫字,斷不會期望他們一天內就能學懂,溝通、解決問題、合作與妥協等的技能亦然。不妨記住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成長心態」論,孩子會有錯失和不完美,但他們只是還沒有學懂而已。
給大家多一點時間,家庭會議便會愈開愈成熟。
▌提示二:家庭會議不等如訓導
除了孩子要學習,父母也一樣。只是我們的那一科叫做:少說一點話。
聽起來好像很矛盾,既然要開會,不就是要說話嗎?
我們可以仔細想想,到底開家庭會議的目的是什麼?是想藉此控制孩子、向他們訓話?還是希望他們學會溝通和解決問題?我們能尊重孩子有獨立的想法嗎?
父母經常以為,只有不停說教,才叫做盡了教育的責任,卻忘了「有你講無人講」並無助於溝通;多聆聽,真正的交流才有可能發生。
▌提示三:保持靈活與創意
小朋友很容易會感到沉悶,如果連家庭會議像學校上課般一板一眼,小朋友可能很快就會意興闌珊,不想再出席。
因此,即使以上介紹了家庭會議四大元素,也不代表家長必定要完全跟著做,畢竟每個家庭的文化不同,每個小朋友性格不一樣,家長可保持靈活與彈性為原則,細心留意孩子的反應和回饋,設計屬於自己家庭的會議模式。
參考資料
- Goldsmith, B., Ph.D. (2012, September 05). 10 Tips for Holding a Family Meeting.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 Nelsen, J. (2019, May 13). Family Meetings. Retrieved from Positive Discipline.
插圖:illus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