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 《媽媽的自由》|媽媽也可以做自己,為孩子以身作則 編輯 Anna06/03/2023 06/04/2023 成為自己,聽上去很簡單,可是從小到大,別人都會對我們有各種期望,特別是伴隨性別而來的期望,從小到大都如影隨形, […]... 861
研究咁講 談羞辱:羞辱的不同種類 POPA編輯部04/01/2023 04/01/2023 如果家長只是希望孩子服從、守規矩以及聽從權威,那麼羞辱孩子確實能達到目的,傷害也沒有體罰明顯。可是,我們相信家長都不是想控制與傷害孩子,而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並長大成為一個情感成熟,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6031
研究咁講 談羞辱:什麼是羞辱? POPA編輯部04/01/2023 04/01/2023 羞辱是什麼呢?根據《善養小童成大童》書中所寫:「羞辱是讓孩子對自己有負面的思想和感受,從而令他們停止做出某種行為。只要是一個直接或間接的,針對孩子是什麼的批評,就是羞辱。」... 4441
研究咁講 研究:想孩子EQ高啲,家長都要幽默感高啲? POPA編輯部21/12/2022 22/12/2022 聽落好似好虛,其實背後原理好簡單。「玩得」的家長之所以幫到小朋友,就係因為佢地靈活有彈性,能夠將嚴苛的情況變得輕鬆,找到各種替代的應對策略,並且喺充滿壓力及衝突的情況下,仍然表現得幽默,進而緩解小朋友的各種情緒。... 6.1K1
收藏影片已收藏 03:23 動畫短片 體罰對孩子身心的影響 家長冷靜辨明管教目的才是上策 POPA編輯部13/12/2022 13/12/2022 小朋友曳的時候,有父母可能會以打手板、打屁股這些方法去管教,令他知痛知驚,不敢再犯。但體罰式的教養方法,是否真的能夠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21.9K192
人物訪問 專注力不足惹的禍|我和女兒都不喜歡做功課 歡迎投稿03/03/2022 06/04/2023 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我們開始了學習親子靜觀,不單是女兒,我也要一同上課。 我們的課部分是一起上,部分是分開上的。當我聽說,她在孩子的課堂上能用『心情圖畫』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我也很驚訝。她跟我分享自己學過的『青蛙坐定定』等,這些更易被孩子理解的靜觀技巧,... 6.5K3
0-1歲1-3歲3-6歲6-9歲學前教育小學生涯幼兒教育書寫省思 小朋友接觸狗狗:四大最常犯的錯誤 歡迎投稿09/02/2022 09/02/2022 大部分狗狗都是乖巧的,但不等於可以隨意讓人戲弄,因此我們要從小教導孩子如何尊重別人和動物。狗狗有著不同的個性特質,要確保小朋友可以在安全而愉快的環境下接觸,是離不開父母的引導。例如,提醒小朋友在狗狗附近盡量不要尖叫。最重要的是,父母亦應以身作則,按以上內容給孩子作... 1.6K2
編輯推介 教養孩子的本質是什麼?《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一書中或許有答案 POPA編輯部20/01/2022 30/12/2022 或許,我們很難用考試去評核一個父母是否合格,是因為我們要以分數衝量的不僅是教養的知識,而是一個生命的全部。父母的人生際遇及當中的決定塑造了他們生命的一切,包括行為與教養方式,而這些都會影響到另一個小生命。... 2640
6-9歲9-12歲小學生涯書寫省思 自然學校的家長是如何煉成的? 山寨匠人20/09/2021 04/10/2021 這裡的大人,這裡的孩子,少有修飾,懶得保留。他們懂得說不,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會因循屈從,保有自己的棱角。當然,起初一定會有衝突,也不容易「世俗地」好來好去。可是,他們慢慢反而會更明白,如何平衡別人和自己的需要,同時真實地成為自己。... 2.1K1
書寫省思 與其自責,不如身教:讓孩子體會情緒是會過去的 希婷16/07/2020 25/05/2023 要是發脾氣的是我,我應該會自責很久,怪自己生氣傷害了女兒。然而這次父女衝突,作為旁觀者的我,卻發現了一個教導孩子認識情緒、同理和體諒別人的好機會。... 2.7K1
專家同行 臨床心理學家:追求完美孩子,原來是媽媽的影子 饒方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07/04/2020 「原來,我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放了工,腦海裡也是工作的片段,不斷審視自己這樣做得不好,那樣做的不夠,可能我追求完美也對兒子造成了一些壓力。」——迷底終於解開了,阿橋追求完美的根源,可能是媽媽追求完美的身教所致。... 9.2K5
人物訪問成年孩子 失聯20年後,我重遇那位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POPA編輯部26/02/2020 14/06/2021 我告訴她我是Janet、她來港後第一位僱主的大女兒。她睜大雙眼難以置信,激動又高興地把我抱住轉了個圈。她看到我旁邊的仔女,不禁雙眼泛紅,或許回憶一下子湧現吧,當年她照顧我弟妹時就是這些年紀。... 7.5K4
書寫省思 長輩討抱,你會容許孩子拒絕嗎? POPA編輯部13/02/2020 25/02/2020 不少人長輩都喜歡小朋友,每次見面都想要抱抱打招呼,但有時小朋友其實不喜歡,變得特別彆扭,到底父母要幫忙推卻,容許孩子拒絕,還是教孩子不喜歡也得接受,反正就是社交禮儀?... 5.1K4
研究咁講 從創傷中復原(三):給自己的禮物,在創傷中重生 POPA編輯部22/11/2019 10/12/2019 一項研究發現,人們要從婚姻破裂中復原過來,其自尊程度、樂觀態度、離婚前的抑鬱狀態等並不是關鍵因素,幫助他們對抗不幸、大步向前的正是自我慈悲。... 3.3K4
研究咁講 從創傷中復原(二):借助他人的力量,扶起自己 POPA編輯部22/11/2019 10/12/2019 很多人說為人父母則強,為了孩子,很多事我們也一一扛下來了。但其實,就像我們照顧孩子一樣,只得一個人的時候,通常很吃力;要重新站得起來,一個人的力量很多時並不足夠……... 5.2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