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咁講 情緒系列|「知驚」——都係生存技能? 科豆07/07/2022 07/07/2022 恐懼,幾乎係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感覺。而且就同所有情緒一樣,都有用處。無咗恐懼,天不怕地不怕,企係懸崖旁邊唔知驚、見到賊都唔識怕,命仔真係凍過水。... 101
1-3歲研究咁講 研究:仍然在 Trouble Two都應該要慶賀!? POPA編輯部28/06/2022 29/06/2022 此情此景,形容2歲小朋友trouble似乎都不為過吖?然而,咁樣下標籤,對佢哋不單止唔太公道,甚至乎可以話係錯晒重點——因為呢個變化表住小朋友心理發展上正經歷巨大成長,做父母的其實應該拍手慶祝先啱!呢個人仔,以前好似一嚿飯,淨係食瞓痾,但而家佢開始建立自主,心理開... 1231
6-9歲9-12歲研究咁講 研究:自閉孩子都能訓練出 Theory of Mind 嗎? POPA編輯部23/06/2022 24/06/2022 科學界普遍認為 ASD 小朋友,在 ToM 發展上會較常出現困難及遲緩。有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中,負責推理和理解他人的神經功能跟一般小朋友有差異,令他們需要更多時間去發展ToM。正因為這能力的發展較弱,他們較難理解別人的非語言表達,亦不太懂得運用設身處地的方式... 1362
3-6歲6-9歲9-12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青少年 研究:爸爸育兒好有用!? POPA編輯部14/06/2022 14/06/2022 研究長期追蹤了近 5,000 名 1998 年至 2000 年出生的孩子,並集中了解在他們5至15歲期間,父親的育兒參與度,例如父親有沒有照顧他們飲食,跟他們一起玩,和他們一起看書,陪他們做功課等等。研究又比對這些親子互動以及孩子的行為問題,例如哭鬧、打架、逃學等... 1761
研究咁講 同理心不止是同理心?一起鍛鍊孩子Theory of Mind的能力 科豆10/06/2022 21/06/2022 好多父母都想孩子有同理心(Empathy),有人會以為呢種能力係天生,亦有人以為係性格嚟,或者大大下就應該要識啦~其實,「同理」係一種好複雜嘅能力,個腦要經過好多唔同嘅步驟,才可能達至同理嘅表現。其中一個好重要嘅步驟就係「設身處地」,之前我哋已經簡單咁介紹過,要做... 3311
研究咁講 研究:傳統性別定型不單媽媽受害,連爸爸都—— POPA編輯部02/06/2022 09/06/2022 明明很多家庭爸爸媽媽都工作,按常理,家務也應該一人一半才公平,甚至如果媽媽的收入比爸爸高,那麼爸爸分擔多一點家務,令媽媽可以更專注工作,聽落亦非常合理。... 4242
6-9歲9-12歲研究咁講 研究:要孩子識原諒,要先做到兩樣嘢! POPA編輯部14/04/2022 14/04/2022 研究員先讓孩子想像自己在不同場景裡面,當中會有人做錯事,有人會道歉有人則沒有,然後再交由小朋友決定要不要原諒對方。例如是想像和朋友組隊踢波,但完全沒人傳波給他。有的隊友會選擇在隔天道歉,有的則若無其事,然後研究員就會問小朋友原不原諒他們。... 3.3K3
研究咁講 研究:小朋友情緒「難搞」?可能需要「復原力」! POPA編輯部31/03/2022 08/04/2022 孩子擁有連結很重要,因為透過與其他人連結可以得到「社會支持」。何謂「社會支持」?那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父母、親戚、朋友等給予個體的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的系統。這系統尤如一張大型的安全網,可以在一個人有需要時,穩穩地承載著他,舒緩壓力,進而加強復原力。... 1.8K2
6-9歲9-12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研究:只有口罩沒表情,情緒變到好難明? POPA編輯部25/03/2022 25/03/2022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兒童情緒實驗室(UW-Madison's Child Emotion Lab)的研究員Ashley Ruba進行研究,向81位7至13歲小朋友展示三種人臉圖片,一種無遮無擋、一種戴著口罩和一種是戴著太陽眼鏡。... 3022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孩子相親相愛不是夢|父母們,這些方法你試過沒有?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兄弟姊妹有互相比較和競爭的心態很正常,而父母要做的,是要盡量消除他們這種心態,並透過不同方式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是一個互相合作的團隊,其中一個方法是,製定一些任務,邀請他們合力完成。... 5.3K3
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兄弟姊妹共處多,就能練成良好社交技巧? POPA編輯部17/03/2022 25/03/2022 《教養大震撼》書中提到,兄弟姐妹相處得多,並不代表學到的一定是良好的社交技巧,很多時候甚至會學到壞的社交技巧。蘇格蘭斯德靈大學Samantha Punch博士,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手足本來就是一種互動規範會被推到極限的人際關係。兄弟姊妹之間,憤怒與不悅都不必壓抑下... 1.9K2
3-6歲6-9歲9-12歲研究咁講 觸不到的朋友:孩子與他的「假想朋友」 POPA編輯部01/03/2022 有「假想朋友」是正常的;沒有「假想朋友」也是正常的。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Dr. Kate Eshleman 指出有過半小朋友有「假想朋友」,有些孩子到了12歲也還會有「假想朋友」!這位「朋友」可以是完全用想像力虛構出來的,也可以是真有其「人」的玩具或公仔。... 8851
研究咁講 研究:孩子角度看世界,點止踎低咁簡單! 科豆21/02/2022 講到底,要理解孩子唔止要踎低,仲要理解佢哋唔同嘅發展里呈碑。 Theory of Mind仲可以話係孩子慢慢發展做人處世態度的能力,例如「同理心」都同佢息息相關。唔知大家又想唔想知點樣可以幫孩子發展Theory of Mind呢?不妨留言話我哋知吖!... 6932
研究咁講 研究:你知道「父母倦怠」嗎(下)|不僅照顧孩子,父母也要照顧自己 POPA編輯部17/02/2022 25/03/2022 孤單感與倦怠很有關,心理學教授Moïra Mikolajczak指出,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公開談論父母倦怠,可以令他們意識到這是一件很尋常的事。當父母們明白有很多父母都有相似的經歷,自己並不孤單,便可消除一些羞恥及愧疚感。大家可能會想,我們可以跟誰談呢?... 1.5K1
研究咁講 研究:你知道「父母倦怠」嗎(上)|累極了,也是一種症狀 POPA編輯部17/02/2022 25/03/2022 除了上面提到父母會生出自殺及逃避的念頭之外,倦怠可能會令父母忍不住對孩子做出暴力行為,甚至乎父母倦怠程度愈高,他們脅迫及懲罰孩子的機率更高。這些行為不單對孩子有害,對父母也會有影響,使他們陷入惡性循環。因為事情過後,父母會感到愧疚,然後會反思自己,結果卻在第二天變... 1.5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