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輯Joan的解答⚡
上集談到離婚的影響不是從單一事件去看,我們更要看到婚姻走向衰亡的這段時間,孩子所經歷的。你可能會怕孩子必定會受到影響,然而心理學家Judith Wallerstein用25年時間跟蹤和研究了離婚夫婦們的生活後意外地發現,離婚家庭中約有25%的孩子,他們的成長過程很順利,並無其他異常。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人際關係也非常圓滿,婚姻生活也很幸福。
這些孩子經歷了父母的離婚後,反而顯示出了更強的適應能力,而且在理解他人方面表現得更突出。到底這些孩子和家庭是如何走出離異的陰霾的呢?
那些發展良好的孩子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講到這方面的例子,不得不提美國前總統Obama的故事。Obama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愛妻愛家的故事。Obama很自豪的一件事是,在他長達21個月的美國總統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任何一次家長會。即使家人不住在一起,他們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保持聯絡。孩子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想念和關懷,感受到彼此的心是相連的。
是什麼樣的成長經歷造就了這樣的Obama呢?一個美滿的家庭?才不,Obama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而且以世人的標準來說,他的父親可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
Obama的父親「老Obama」是來自肯雅的留學生,到他與Obama的媽媽Ann結為夫妻,他都沒有告訴Ann自己有過一段婚姻,並有兩個孩子。
到Obama出生後,本來有一間大學可以為他提供全家生活開支,但他最後卻選擇離開妻兒,一個人去哈佛求學,就在哈佛求學期間,他又戀上了別人。隨後,他與Ann離婚。自此以後直到他去世,他只與Obama見過一次面,那次見面還是一次不甚愉快的經歷。
作為一位經歷背叛與痛苦,19歲就成為單身母親的女人,Ann是怎麼走過來的呢?她不僅獨立撫養兒子長大,並且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最重要的是,她從來沒有在兒子面前說過前夫的壞話,更總是稱讚說,你的爸爸聰明、幽默、自信,他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她的這種方式幫助Obama建立自我身份認同,也培養了兒子積極樂觀,幽默自信的性格特徵。這些都成為日後Obama競選總統的優勢。
父母的生活狀態尤為重要
研究發現,那些並未受到父母離婚負面影響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會告訴孩子,儘管爸爸媽媽離婚了,但我們依舊愛你。他們會明確讓孩子知道,父母離婚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與孩子沒有絲毫關係。
離婚以後,孩子跟着父母一方生活,這個時候父母表現出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也將直接帶給孩子莫大的影響。如果單身爸媽依然熱愛生活,積極開朗,那麼孩子身心留下的離婚後遺症並不明顯。
但如果離異後,父母無法擺脫離婚帶來的傷痛,自暴自棄或情緒失控,就會讓孩子也陷入悲觀憂鬱之中。
面對婚姻疑難,你想教給孩子什麼?
感情和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否要結束一段名存實亡的關係,對於婚姻中的雙方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許多方面需要權衡和考量。在問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之前,不如先問問你自己,離婚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你有獨立撫養孩子的能力嗎?經濟、精力足夠嗎?有其他社會關係支持嗎?如果選擇不離,同樣也要問問自己:能放下過往的恩怨繼續一起生活下去嗎?能給孩子營造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嗎?
父母離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關鍵在於父母自身受到這件事的影響。相比起離婚這件事來說,你的人生信念、你的生活狀態、你對對方和婚姻的態度和看法才是決定你能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情感支持和養育環境的重要因素。
人生路上,誰都難免遇到挫折和煩惱,誰都難免走一些彎路,婚姻問題只是其中之一。我們不能決定生活中發生什麼,但是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當問題發生時,你想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是包容對方、積極重建關係,還是修正錯誤、及時止損?是怨天尤人,還是豁達樂觀?是努力爭取幸福,還是期待好運從天而降?是好聚好散,還是反目成仇?——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值得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認真思考。
參考資料
- 王莉(譯)(2016)。《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H.Rudolph. Shaffer., 2004.)
- 鄭文陽與王睿昕(2013)。《Obama傳:無畏的新征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李桂花(譯)(2018)。《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臺北市:東方出版。(John. Gottman., 崔成愛, 趙碧.)
圖片來源:Freepik, unslp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