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輯Joan的解答⚡
不肯分享的孩子VS 焦慮說教的媽媽
我也是媽媽,我特別理解你看到孩子不肯分享時,一邊告訴他我尊重他,一邊也想教育他要懂得分享。我也常常忍不住這樣做。畢竟父母都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希望他們的人生少走一些冤枉路。
只是後來我發現講道理要挑時候,更要注意方法。才剛剛說了尊重他,接著又忍不住教育他,這做法給孩子的感覺不是尊重 ,而是不接納,這反而會增加他對物品的佔有慾,更加害怕別人從他手中奪走自己的東西。
既然說了尊重他,那當他不願意分享就不分享吧。我們得放下焦慮感,不要害怕「今天孩子不分享,就以後也不會學懂分享」。
與其說教,不如讓孩子感受分享的樂趣
孩子才三歲,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學到那些他必然會學到的人生經驗。我們想要教他,也不一定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而可以創造機會讓他感受到分享的樂趣。這並不難實現的,因為孩子和成人一樣,並不只有物質上的需求,也有友誼、關係、他人認可、自我價值等等的需求。
我的建議是先不要想著如何介入,反而可在平時多帶著好奇心去觀察孩子,看看他都是怎麼跟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在哪些情況下他的情緒會爆發,進而出現攻擊行為?思考一下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願望沒有實現?還是感覺到了不公平?又或者是害怕被孤立?不要急著下判斷 ,聽聽孩子怎麼說,把你的猜測向他求證,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和想法被清晰地表達出來,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大半。
引導孩子思考的重要
在衝突發生的當下,也不用追求完美的解決方案 。此時,你和孩子都處在情緒當中,都無法清楚地思考問題。重點在於你通過一次一次的觀察和冷靜下來的思考,才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針對他缺乏的技能在平時加以培養和鍛煉。
你可以在每次衝突發生後的當晚,和孩子一起回顧白天發生的事情,引導他思考:
👉「你為什麼要拿朋友的玩具?」
👉「你覺得你那樣做朋友會有什麼感覺?」
👉「你搶了玩具之後,朋友做什麼了?」
👉「如果別人搶你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你能想到什麼辦法和朋友一起玩玩具嗎?」
👉「下次這種情況,你需要我的什麼幫助?」
……
三歲的孩子可能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你可以藉助繪本故事、角色扮演遊戲教給他方法。這其實也是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呢。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