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集)疫情之前,我跟鄰居關係一直不錯,出入時會互相禮貌點頭,有些鄰居也會逗孩子傾談。這兩年輾轉的停課期間,大家的氛圍開始有變,鄰居收起了笑容,出入都會急步離開,避之則吉般。漸漸地,我外出也很怕遇上鄰居。
不是我有疑心病,實情是,在正式收到投訴信前,已累積了太多舊恨。
早已成為不受歡迎的鄰居
那時孩子還要出門上學,有時候兩兄弟走路的腳步聲太大,或心血來潮要「鬥快跑」,毫無預兆大叫兩聲,我實在來不及制止。在他們正喧嘩之際,難道我還要大聲喝斥一句「唔好嘈啦」,再擾人清夢嗎?那刻我只想快些衝入升降機。
又記得一次假日,疫情稍為緩和,早上十一時多老公準備帶孩子外出玩滑板車。孩子在門外等爸爸時,稍為大聲說了幾句話,前後兩分鐘左右,已引來隔了幾戶的鄰居特地走過來,提醒我們要注意孩子的聲浪,我向鄰居致歉一番後便急步外出。
我不禁概嘆,有孩子的鄰居是否都是不受歡迎的?
怎樣才算是合格的父母?
人們說「生仔要考牌」,批評父母不懂教就不要生,那怎樣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
一般孩子已不是容易管教,若孩子不幸有特殊需要如自閉症或過度活躍,家長更難以控制他們的行為舉止。曾在港鐵遇過一個男孩在車廂內不停大叫,身旁的媽媽一臉尷尬,只能不斷向被打擾的乘客致歉。那刻,我只看到媽媽的無力感。
在我參加過的不少教養講座上,席上三數百人,都是受教養問題所困擾的父母。你以為經驗多了就會好,我卻見過一個生了三個的媽媽含淚說出細仔難教的無助,經驗值多滿還是有被打敗的機會。教養孩子從不是易事,很多父母也在邊做邊學,大家都在為孩子尋求方法,努力改善教養技巧。難道他們都是不合格的父母嗎?
來自同路人的安慰
跟朋友談起被投訴的事,她也不諱言道出類似情況。有一個兒子的她,去年停課期間,也曾收到管理處的電話,就是有住戶反映她家中發出噪音,著她多加留意。說到這裡,大家心照,只能苦苦一笑,看來我並不孤單。
有時候,只要感受到多一點理解,就已經好很多了。
回到鄰居的信,沒想到,我還會收到他們的回覆。我戰戰兢兢打開信封,意外地今次信中換上溫暖的字跡:「明白你們的難處」、「多謝你們的配合」、「希望能保持良好的鄰里關係」,更附上了兩張甜品券給小孩作小小心意,而旁邊畫上的一個窩心笑臉令我放下心頭大石。我很感謝這位鄰居願意溝通並體諒我的處境,並給予一份支持。
想起來,好鄰居不止這一位。曾遇上一位三十幾歲的男子,他在走廊另一端看到我帶著兩個小孩出門,身上大包小包,先進了升降機的他沒有急著關門,反而耐心按著開門鍵等待我,叫我們慢慢走。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真切感受到那份善意和關懷。
在停課的日子裡,我相信有不少諒解「有小朋友係咁㗎啦」而選擇默默忍受的鄰居,在此很想向他們衷心致謝。在大家都從無預計過出現的疫情下,各人的生活都被迫改變,鄰里間的這份明白和體諒,為這個艱難時期送上很大的溫暖。
圖片來源:freepik,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