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又不肯上學了。
他原本不是這樣的。打從大半年前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他都是笑咪咪的,從未見他哭過。他非常喜歡他的老師和同學,也非常喜歡學校的環境。我還對老公自豪的說:「我們真幸運!」
但兩個月前的某一天開始,一切都變了,他不再是那個熱愛上學的小男孩。早上起來,一旦知道當天要上學,他便會開始找各種原因哭鬧:早餐不對胃口,校服不合心意,不要穿這雙鞋,不,也不要那雙,要這雙,不,都不要⋯⋯好不容易打點好了,來到學校門口,他那雙小小的腿彷佛忽然被灌了鉛,每走一步路都像拉著一輛卡車般辛苦。見到老師和同學,他也不再熱情的打招呼,而是一味躲在我的身後⋯⋯
改變來得突然,但我和老公都深明背後的原因:因為數個月前,妺妹出世了。對一個三歲的小人兒來說,要適應無法再獨佔父母的愛這個鉅變,談何容易?
只是,理解還理解,看著每天上學從一大樂事變成一哭二鬧三𦧲地的戲碼,我們出盡法寶都沒有改善,說不擔心是假的。
直到有一天,我和我媽聊起兒子不肯上學的種種倒退行為,冷不防她說了一句:「都唔夠你升小學果陣吖?」
我呆了一下。媽媽說的,是我小時候的一大糗事:話說,小一開學時,我曾經有連哭數星期的紀錄。那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哭:上校巴哭,到學校也哭,放學也哭,臨睡前想到明天要上學又再哭。還要是那種呼天搶地慘無人道的嚎哭,哭得雙眼血紅兼一直脫皮,哭得媽媽嚇我說再哭下去就會瞎掉。
哭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不捨得媽媽,覺得媽媽不理我了,所以抗拒上學。咦?果然跟兒子目前的情況有點像嘛?不過分別是那時我已經六歲,而兒子現在只有三歲⋯⋯
「唔駛太緊張嘅。你仲記得果陣同你去買牛角包嗎?」媽媽邊說邊想當年。怎可能不記得?那時媽媽為了鼓勵我不再哭,總會在上校巴前帶我買麵包,而我總是挑牛角包,貪其有趣怪的名字,又鬆軟,又滿口牛油香。
「後來你唔喊,都係全靠啲牛角包咋!」媽媽開玩笑地說。她當然清楚那不是牛角包的功勞--只是時機到了,我接受了、適應了,便不再抗拒上學。
事隔多年,我也想不起當年的心路歷程如何了,只知道年紀小小的我,終於明白到,媽媽一直都會在。而「媽媽一直都在」的這個認知,就像她每天為我買的那個鬆軟帶牛油香的牛角包一樣,有著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讓我有勇氣展開小一的新生活。
想到這裡,我彷彿明白了一點什麼:這份力量,大概就是我現在最需要傳遞給兒子的吧?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只有溫柔而堅定的守候一旁,等他適應這改變,讓他明白,媽媽一直都會在。
也許還需幾天、幾星期、幾個月,但我會耐心地等他準備好。
就像當年媽媽耐心地等我一樣。
不過為了健康著想,一天一個牛角包就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