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晚上,兒子不願吃飯,我哄了好一陣子仍不果,我開始感到不耐煩:「吃就吃吧,怎麼還要人催促?」我自顧擔心他吃得太少營養不夠,他卻擺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終忍不住怒吼了他一下:「你食定唔食㗎?唔食我就倒晒佢㗎喇!」怎料他即時瘋了一樣大哭大叫,我也來不及反應。
冷靜過後,他啜泣著告訴我:「我頭先收唔到訊號呀。」
究竟是什麼意思? 左思右想,以往也曾有一次類似的經驗。
細心看慢慢問,總會找到線索
那天中午我與兒子在傾談,一切好端端的,他還大方與我分享自己砌的積木模型。到了近黃昏時份,他突然變得蠻不講理,又說自己的積木玩具不見了,我找又找不到,他便藉機亂吵亂叫了一會,無論怎樣也安撫不了他,他越吵我便越煩躁,後來他累得睡著了。
他睡醒時,我問他剛才怎麼那麼憤怒,是否身體有不適。他搖頭。我再猜是否有不開心的事。他還是搖頭。我再問:「是覺得疲累嗎?」他輕輕點頭答:「係呀,頭先我好攰但係又瞓唔著,所以好嬲呀。」
這次收不到的「訊號」,相信也是同一原因——因為身體太疲倦而大腦無法接收訊號,只剩雪花畫面。
仔細留意,其實他的臉和行為早在透露線索。我以為的「毫不在乎」表情,其實是他的疲態,眼睛腫腫的;同時他特別煩躁,飯前也故意弄亂玩具,總之就是跟平常的狀態有些不一樣,俗稱「扭眼瞓」。
為何要扭眼瞓,不能想睡就睡嗎?
多年前看過一張圖,分別有三個情景:一位學生上課時睡著了,被老師責備不專心;公司職員在上班時間打瞌睡,被上司責罵在偷懶,相反,被小孩卻因為不肯睡而被父母又哄又逼。想不到成人世界渴求的小睡,對孩子來說竟像要受什麼酷刑似的。
不同於嬰孩時期,幼童常受環境影響而不願睡,也許是玩得太瘋狂、受過度刺激,整個人平靜不下來。我的4歲兒子早前因為輾轉停課,又無法外出放電,在家精力旺盛;明明需要午睡,卻又難以入睡。所謂「不願睡」,其實也不是孩子們想的,都是生理或心理需要罷了。
哄睡覺的重要性
最近學校出了張通告溫馨提示,建議3至5歲幼童每天要睡10至13小時,才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其實為了媽媽我的心靈健康,我也要更努力引導他安睡。
復課後,兒子每天也會回家吃午飯。也許是上課累了,加上飯起攻心,通常他臉上都會露出疲態,我現在會主動邀請他午睡一會,一如以往,他仍是表現拒絕,勉強撐起精神。
過往面對「叫極唔郁」的兒子,我大概會感到氣餒或煩躁,或禁不住罵他,現在我明白多了他的情況,耐性算是增加了。我按捺著過往的急躁,嘗試哄他一起看看風景,與他傾談一下當日的心情、在學校遇到的事,待他自然睡著。「叉足電」後,他的精神全回復了,就減少了跳掣的情況。
雖然不保證每次也能成功哄兒子午睡,但當他「收唔到訊號」的時候,我知道他又是時候需要「叉電」了。與其硬碰硬,不如想想怎樣哄他睡覺吧!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