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建立健康親子關係|接納孩子從接納自己開始
子女出生,是人生最難忘的事情,父母都希望建立健康親子關係,不過喜悅過後,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會明白「做人父母甚艱難」,做父母的使命感促使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必須任何時候都愛子女,要無條件地接受和容忍,要拋開自己的各種需要為孩子犧牲,還有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重蹈上一代的覆轍,犯自己的父母對我們犯下的錯誤。但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這種想法到底會令我地成為更好的父母?還是會將我們推向壓力的深淵?
與理想有落差?
其實即使成為父母後,我們擔當了新的角色和身份,也不會令我們搖身一變成為完美的人。我們仍然會有自己的情緒和局限,若果家長無法接受自己與理想中的父母形象有落差,可能會感到焦慮和自責,這種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反而會令他們跟理想中的父母差距愈來愈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缺乏「自我接納」能力的人也不容易接納他人,加上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容易激發自身潛藏的心理創傷,若無足夠自覺,就有機會將情緒轉移或投射到子女身上。例如父母本身沒有安全感,會傾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焦慮;父母缺乏自我肯定,則會慣性從負面角度去評價孩子;父母無法從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自尊,就可能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
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第一步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Carl Rogers根據自己數十年的臨床心理治療研究總結得出:只有當一個人能夠接納自己的真實存在,才能不斷成長,與他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真實自然。所謂的「真實存在」是指我們每一個人成長到今天,都深受成長環境、過往經歷、以及自身的局限等因素影響。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缺點和優點;有充滿正能量的時候,亦會有負面情緒。自我接納就是以一種溫暖、關愛、親切、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對待如此的一個自己;容許自己犯錯;接受自己的每一個感覺;接受自己不完美但真實的樣子;甚至接受自己未必能夠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子女。
而最意想不到的是,當父母真正接納了自己,反而可令他們更誠實面對養育孩子過程中發生的問題,而非一面倒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孩子。
接納孩子與自己的需要
試想想,例如孩子想父母陪他玩,有父母會指責孩子:「點解你咁爛玩架?」「唔准再曳!」其實孩子只不過想得到父母陪伴,為何會是不聽話?父母這些反應,很可能是與自身潛藏需要未得到滿足有關,但自己卻毫不察覺,又或是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於是以此方式將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此時,如果家長願意正視自己當下的情緒,並向孩子說明:「媽媽而家好攰,需要休息。等我休息完再陪你玩。」這樣做不只是接納自己,也不會令孩子誤以為自己的欲望是可恥,應該壓抑和隱藏。
下次當我們發現自己生氣,對孩子無理取鬧時,可以回溯一下到底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和需要是什麼,誠實地對自己說:「呢個係我需要自我覺察同埋成長嘅地方,而唔係小朋友有問題需要我糾正。」
在孩子面前,做真誠的父母遠比做完美的父母重要。這樣還可以教會孩子,真實的人有時會慌亂不安、心不在焉、或疲憊不堪,有時衝動犯錯,事後又感到後悔。事實上,當孩子認識到父母的真實自我,他們會更敢於向父母展現自己,有助父母與子女建立親密的關係,加強彼此的理解。如果你也希望小朋友接納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那就先從學習接納自己開始吧!
圖片來源:Pexels
參考資料
- Gordon, T. (1973).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Del Mar, CA: Ziff-Davis.
- 李雪(2016)。當我遇見一個人。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