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了從何時開始,我對身邊的人物都很敏感。這曾幾何時,是一個銷售工具,我常常都能夠發現客戶需要和生活習慣,用他們的「嘴型」,說他們想聽的話。
太識「做人」,就未必識「做自己」
後來,經過長期訓練,我的技藝越來越熟練,能看見的就更多。隨著年月過去,我開始討厭這東西。它沒有讓我生活過得更輕鬆,反而我「見到」太多東西,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很累,很累。
同時,我變得太「世界仔」了,我太快速適應調整並配合別人,袋口有無數個「面具」,讓自己忘記了自己的需要。我記得小時候,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固執,我堅持,我行我素,哪管旁人如何反對。
結果,物極必反,我短路「跳掣」,我不想繼續這樣了,我只想做自己。不賣東西,不見人,不奮鬥,只想好好「摺埋」,尋找自己。(我不會躺平,廣東話只有「瞓直」,我還未想死,「摺埋」便好~)
簡單生活,學習真實地面對自己
放下「世界」,少理世事,我懶管家庭以外的人和事,我只想做好「爸爸」這個角色,把孩子看成生活的重心。在簡單的地方,見真實的人,做想做的事。學校裡的家長老師,有時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有時想靜靜獨處,又會順應自己的情緒,享受著孤獨的空間。
我起初很不習慣,甚至會想,明明我昨天還和他好端端,興高采烈,我是不是說錯了話,讓他討厭我了?還是我一些舉動,讓他疏遠我?
後來,我習慣了。這樣很好,大家都沒有戴「面具」,大家都只是單純地做自己,真實地活著,積極面對真正的自己。原來,只不過是我習慣了見到「面具人」,看見別人真實的樣子,竟然會感到害怕。
讓自己以身作則,推動整個家庭「一起」成長
這裡的大人,這裡的孩子,少有修飾,懶得保留。他們懂得說不,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會因循屈從,保有自己的棱角。當然,起初一定會有衝突,也不容易「世俗地」好來好去。可是,他們慢慢反而會更明白,如何平衡別人和自己的需要,同時真實地成為自己。
記得家姐小一的時候,同學們面對衝突,都會覺得自己的需要最重要,動不動就要告上「生活法庭*」,誓要保衛自己的權益。幾經辛苦寫好「狀紙」,上告法庭,經法官調查,「第一次」聽到對方的感受和想法,才發現本來只是小事一樁,一場誤會。慢慢地,他們學精了,上法庭,既要作文,也要用上小息的時間。不如發生甚麼事,都盡快三口六面說清楚、講明白。解決了,就把握時間努力去玩,這樣子更有意思。
作為新家長,我們要向孩子學習如何做自己,也要接受,孩子不會成為你的「扯線公仔」,「聽話」不會是他的人生態度,他更多是「隨心」。
是的,在這裡做家長,做學生,很開心,因為大家都很真實,不用攻心計。不過修行生活,還是要「入世」,如何面對三姑六婆指指點點,如何面對街上路人的眼光,確實不容易。
沒有甚麼比滿足自己更重要
不過,我相信,如果能夠「突破盲腸」,尋找自己真誠相信的快樂,而不是「世俗」定義的快樂,人生,從此會變得不一樣。這也許是我在這地方,最重要的終身學習,最偉大的人生目標。
也只有這樣,我才能夠透過身教,作為一個榜樣,教曉孩子如何過一個快樂的人生,一個不是別人定義的「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