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成長?孩子愛玩6類危險活動,家長不宜過度保護
遊戲中成長的小朋友最快樂、最富好奇心,不過,孩子亦喜歡玩一些大人眼中很危險的活動,例如爬高爬低,愈爬得高,就愈興奮。他們又喜歡踩滑板車,踩得非常快,甚至從斜坡衝下來玩耍,追求那種刺激快感。原來,小朋友喜歡追求刺激的心理,在他們成長發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故家長教養之中,不宜過度阻止。
2011年挪威(Queen Maud University College)心理學家 Ellen Sandseter 發表研究報告,嘗試解釋「風險活動」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
6類高風險遊戲
根據Dr. Sandseter定義,「風險活動」是指一些可以給小朋友刺激快感,但同時又存在受傷風險的活動。基本上可分為六大類:
- 爬高 (play with great heights)
- 速度活動 (play with high speed)
- 玩弄危險工具 (play with dangerous tools)
- 危險環境附近活動 (play near dangerous elements)
- 玩打交 (rough-and-tumble play)
- 玩走失/消失 (disappear / get lost)
Dr. Sandseter 的主張是,小孩年幼時,對很多事物都懷有恐懼之心,例如畏高,害怕陌生人等。這其實是小朋友的天性本能,用來保護他們,因為當時他們還未有能力去應付這些事物。
高風險活動與畏高
而隨住小朋友的成長,他們會慢慢產生一些追求刺激快感的傾向,而「風險活動」就正正可以滿足到小朋友對刺激快感的追求。這種對快感的追求,可給小朋友足夠誘因,去嘗試感受,繼而克服,之前所恐懼的事物。在進行「風險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可以不斷咁鍛鍊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技巧,當發覺自己有能力應付時,恐懼感便會慢慢減少。
就以爬鋼架為例,小朋友不會第一次便夠膽爬到最高點,他會逐步試,先爬最低那幾層,慢慢感受由高處望下的快感,初步掌握身體大小肌肉的協調,親身體會穿梭鋼架中的空間感。到他覺得有足夠能力時,他才會再往上一層爬。
那即是說,小朋友對刺激感的渴求,跟控制風險的能力,會同步遞增。吓!?那豈不是愈玩愈激,愈激便愈玩?萬一失手從高處墮下該如何是好?會否導致孩子長大後畏高?
這其實是一個錯誤觀,1998年Dr. Richie Poulton (University of Otago) 發表過相關研究,發現曾經在9歲前由高處墮下受過傷的小朋友,日後有畏高的機會反而相對偏低。
家長何時出手制止高危活動?
當然,對小朋友會做成永久性嚴重創傷的危險活動,家長便應即時制止。
但是,若果活動的風險只是普通的跌倒或者擦傷撞瘀,Dr. Sandseter 就建議家長應該避免干涉。因為,受傷的經歷,其實是小朋友成長發展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必經的階段。而小朋友亦會從這些經歷,學習改善他們的風險意識,增進他們判斷風險的能力,慢慢便會懂得衡量輕重。
Dr. Sandseter 這研究的重點是,「風險活動」在小朋友成長發展中,於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在「風險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可以自然地克服一些幼年時期用來保護他們的恐懼心理。
但當現代家長習慣對子女過分保護的時候,無意間,這個天然的成長機制便會受到干擾,幼年時期用來保護小朋友的恐懼心理,一直無機會被克服,因而長期留在小朋友心裡。影響他們的正常發展,有機會成為日後各種焦慮症、恐懼症、以及心理病的底因。
兒童心理學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寧願斷骨,都唔想有心理缺陷」。斷骨和心理缺陷兩者之間,各位家長於日常真實教養之中,又會如何決擇?
圖片來源:by Ashley Light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 Sandseter, E. and Kennair, L., “Children’s Risky Play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The Anti-Phobic Effects of Thrilling Experience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2011 Jun 21;9(2):257-84
- Poulton, R. “Evidence for a Non-associative Model of the Acquisition of a Fear of Height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6.5 (1998): 5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