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媽會嚟我哋屋企住一個月。」老公這話一下來,我惚住了。
個腦不停幻想:「佢哋嚟到會瞓邊?沖涼洗衫點安排?奶奶會唔會要用我個廚房?我要照顧埋佢哋一日三餐嗎?每天需要安排時間車出車入嗎?」一想到大家同住,相處上有唔少事情需要溝通,一堆焦慮就不期然湧出來。接著的一整天,我都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我嫁給了老公…一家
絕對唔係誇張,呢個消息直頭令我心跳加速同抖氣困難。諗諗下,應該係同之前嘅經歷有關⋯⋯
曾經聽過有個說法:「婆媳最安全距離為1.5小時車程」,是由訪問新抱們得出的結論。但不知怎的,奶奶們對距離的要求好像是剛好相反,總是覺得愈近愈好(至少我奶奶是)。而她希望的近距離,不只是像肉體上,更包括心靈上。
老公從小與家人的關係都非常親密,所以即使長大後,他們兄弟姊妹仍會經常與父母走在一起,一起見面,一起聚餐,一起旅行,後來更搬回一起住到各自成家。他們每天都互相分享著各樣大小事,大至拍拖轉工,小至午餐食咗乜,對方都會知得一清二楚。
當我由原本的「外人」變成了老公的家人——準確點說是「老公一家的家人」之後,他便積極將我拉進去他們的家庭當中。
就像對她兒子一樣,奶奶對我的事都會無限關心;每逢節日假期,都會一家人甚至整個家族一起度過;我們的家庭計劃,變成了大家的計劃,想要轉工搬屋,都需要向各長輩交上「計劃書」,得到全員通過才可實行。這一切一切,尚且都安然無恙,直至我懷孕了……
我開始不想融入他的家
懷孕前我已經想好,希望可以自己親自湊,因為我相信媽媽的角色,在小朋友頭幾年的時間是不可取代的。但是當我將這想法告訴老公時,他心裡原來另有計劃。
由於那時老爺剛好退休,老公需要我與他一同工作賺取收入去撫養兩老;亦因為兩老都不用上班,阿女就順利成章可交由他們照顧。對他而言,這是個雙贏的局面。由於票數係 3:1,我的「計劃書」被駁回了。
習慣自己規劃人生的我,因為在這個重要決定上失去了自主權,使我漸漸不想成為他們的一員。
我開始掙扎。「點解年初一二正都要去你嗰邊拜年?我初二唔會出席,我要去探婆婆。」、「點解阿女生日一定要同你屋企人過?我要叫埋我阿媽。」、「點解我嘅收入一定要計晒落你度?我唔會拎晒出嚟,我要預返俾自己屋企。」
原來我們的原生家庭這樣不同
在老公眼中,我這些內心OS應該很奇怪。
我的原生家庭中的各人都非常「獨立」。我們的生活幾乎沒有重疊,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一般都是過時過節才會想起要見個面。雖然見面時無所不談,但平時有特別事情才會 message 交代一下,甚少通電話。或者聽起來會覺得我們好像很疏離,但我們已習慣對自己的生活有最大的自主權。
然而,這種向老公原生家庭的傾斜,使我開始經常將兩邊家庭做比較,愈比較我愈覺得不公平,但明明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又點會公平。可那時的我,什麼都不想思考,只管是下意識的想將自己從老公的家庭分裂出去,於是我刻意與他的家人保持距離。
我要記住,不要表現得很融入,因為我想他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與其他人的關係拉到最近,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可想而知,我的這個態度,對於老公的家人就像是家族中的污點。「點解你老婆成日都唔講嘢?」、「點解今日唔見你老婆?」、「點解你老婆唔俾我睇佢 Facebook?」我老公已被問到口啞啞,而我和老爺奶奶相處時更產生了不少衝突——這就是我這次焦慮的源頭。
其實我也渴望家人得到重視
老爺奶奶要來,我和老公多番激烈討論,終於在最近一次,老公明白到原來他認為既親密又和諧的家庭生活,反而令我感到窒息。
他說:「從不知道你會對自己的家人這麼在意,或者如果我一早主動對你的家人做多點,你未必會像今天這麼抗拒我的家人。」的確,可能就是活在他家人令人透不過氣的生活中,同時缺少了對我家人的認同,才會導致我今天這樣複雜的感覺。
在另一半的家庭中要找一個得體得嚟自己又舒服的定位真的不易,好明顯我在這方面仍需作很大的努力。而現在首要的,是先應付兩老的大駕光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