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場入校講座,都談情緒。「想要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你得先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這句摘言摘自《情緒流動》一書,是我其中很喜歡的一句。
情緒穩定不等於要壓抑情緒
很多家長說到的教養困擾,除了不知如何處理孩子行為問題,就要數當中帶來的情緒起伏。大家都想很想找回那個平靜的自己,然而情緒穩定可否是指一味壓抑情緒或永遠保持冷靜,而是指一種能夠覺察、調節和表達情緒的健康狀態。它是一種內在的平衡,能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挫折或挑戰時,保持理性與彈性,而不是被情緒牽著走。
當父母以冷靜且理智的方式面對困難,孩子就能學習到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例如,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如果能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立即以怒氣或壓制回應,孩子便能在這種互動中感受到安全與尊重。
成為情緒穩定的大人,需要從了解自己開始。察覺自己的情緒觸發點,學會如何冷靜面對挑戰,並在必要時尋求幫助。當大人能以健康的方式自我照顧,就更能在育兒的壓力中保持平衡。
情緒穩定的特質,你擁有多少項?
今日和大家分享情緒穩定的幾個核心特徵:
覺察自己的情緒
情緒穩定的人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並能準確地命名這些情緒。例如,區分「生氣」與「受傷」,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情境。
適應與調節能力
他們能根據情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表達。例如,在緊急情況下,他們會先控制住恐慌,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不容易被情緒主導
情緒穩定不代表沒有負面情緒,而是能避免讓情緒主宰行為。例如,即使感到憤怒,也能選擇用理性方式解決問題,而非立即爆發。
健康的表達與修復
情緒穩定的人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需求與不滿,同時也願意在關係出現裂痕時主動修復。
情緒穩定四步曲
要實踐情緒穩定,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培養覺察力:
通過靜觀、情緒日記或呼吸等,學會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身心是一體的,照料好自己的身體,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都有助於穩定情緒。
學習管理壓力:
透過規劃時間、拆解任務,避免壓力累積到無法承受的地步。
尋求支持:
當面臨難以處理的情緒時,與可信賴的人交流或尋求專業幫助。
情緒穩定的父母會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調適情緒,並在人生中擁有一份持久的心理韌性。情緒穩定,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起點,而這份影響,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