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真的不容易——這段時間入校或者自家活動都有關溝通,聽到許多爸媽分享,親子溝通,溝極唔通,最後不僅彼此身心俱疲,甚至影響了親子關係,令人惋惜。
「有對話」就算是雙向溝通嗎?
其實成功的雙向溝通,不只是「有對話」,而是能夠真正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並在交流中建立信任與連結。當我們說話時,對方願意聽進去,並且在心裡產生共鳴;而當對方有話想說時,也能放心地表達,而不擔心被批評或忽視。這樣的溝通,才能讓關係更緊密,而不只是表面的交流。
好的親子溝通建基於尊重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總希望孩子「聽話」,但如果只是命令或說教,孩子往往會產生抗拒,甚至選擇沉默。若想讓孩子感覺到「我可以說」,而不是「我只能聽」,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同理心,願意傾聽,而不是急著糾正或反駁。同時,父母的話語也需要帶著尊重,而非批判,唯有如此,孩子才會願意分享內心的想法。
真正的交流是讓彼此在對話中找到連結
當然,溝通是雙向的,父母同樣需要被聆聽。但在孩子尚年幼時,我們作為成人的確需要做「主動」——主動傾聽,主動打開心門。讓孩子在這些被聆聽的經驗中成長,他們才會學會如何傾聽他人,進而建立更健康的溝通模式。
真正的交流,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讓彼此在對話中找到連結,關係變得更親近。希望《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中「雙向溝通的定義為:『我們說的話,孩子聽得進去。而孩子內心有話,願意說出來告訴我。』」這句摘言,能夠成為我們一個小小的提醒。共勉之。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