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年缺少到上學學習和玩耍的機會,你會擔心他社交和語言發展落後於人嗎?特別是即將升小一的孩子。其實,桌遊及一些簡單的居家活動,也可以讓大家「頂住先」,有利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的發展。放心,我提議的活動,不需要大費周章預備教材,亦可以讓大家和小朋友在家消磨時間,唔駛再怕悶到生菇!
一:桌遊就是一個小社會
不同的桌上遊戲有不同的設計,有些可以訓練孩子的數學概念,有些側重思維和邏輯思考能力。但無論桌遊的設計怎樣,它們大多有共同的核心好處,就是都可以促進孩子的社交發展!因為,孩子玩桌遊時,其實有很多機會學習到不同的社交技巧:
• 與其他玩家共同專注於遊戲
• 邀請別人參與遊戲理解並遵守遊戲玩法
• 向其他玩家介紹遊戲玩法
• 分辨和接受輸贏
• 於別人勝出或做得好時說讚賞或恭賀話
• 於別人落敗時說鼓勵說話
• 與人溝通並自訂新的遊戲規則
我們可以想像,桌遊是一個孩子的社交場合,讓孩子在安全而有趣的環境下,學習真實社會中需要的社交技巧。
以我和初小的表妹玩「大富翁」為例吧,起初她還懵懵懂懂的,好像不太明白遊戲規則,只懂得擲骰和跟著步數行。慢慢她學會了買地與運算找續,再慢慢地她看到了大人在買地時的談判和商議過程。她開始明白大富翁不單是只是講求運氣的康樂棋,而是需要理解自己及其他玩家想要的,並聰明地遊說對方與自己交易——這就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
聽起來好像很不「童真」,但桌遊有點似社會的小縮影,讓孩子在玩耍中實習與人相處的細節,每玩一次就累積多一次實戰經驗。當他們日後在真實社交處境中面對種種難題,或許就能把在桌遊中學習到的技巧掏出來應對了。
二:煮飯仔你試咗未?
不是說「煮飯仔」玩具,而是「真.煮飯仔」!不如嘗試陪孩子一起製作健康小食,甚至請孩子為一家人製作下午茶?
不需要很複雜的,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只是搽麵包、夾三文治、把飲品和水果攪拌成為雜果賓治特飲。大一點的孩子可能製作較多步驟的食物,例如製作布甸、啫喱,甚至烤焗蛋糕仔、曲奇餅。
製作過程中最好能讓孩子自行選擇材料,例如搽牛油還是果醬?加雞蛋還是芝士?然後家長可運用之前介紹的四個語言刺激技巧 (記得嗎? 自言自語、並行語、延伸句子、擴張句子),鼓勵孩子用完整句子描述製作過程(例如:我搽士多啤梨果醬喺麵包度、我倒橙汁同埋雪碧喺杯度),甚至可以引入「首先、跟住、最後」等連接詞,讓孩子描述得更有條理。
如果孩子是「DIY控」的話,家長更可以陪伴孩子做做小手工,從中促進孩子的語言和小手肌發展。孩子除了可以同樣描述製作過程,家長也可特別準備一些不同質感和顏色的素材,例如粗糙的砂紙、閃令令的閃片、軟綿綿的棉花等,讓孩子從實作中認識不同的形容詞。做完還可以有個漂亮的製成品,相信孩子們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三:看看舊照片也很快樂
若然你早已忙到天昏地暗,騰不出任何心機時間準備以上的材料,也不要緊。孩子珍視的,也許只是與父母一起談談天的親子時間。我有一個懶人版的小建議:
不如把你們的舊照片拿出來,考考孩子相中人是誰,及回憶一下相中在進行什麼活動。可能是一家人以前去旅行的留影?可能是父母小時候的舊照片?又可能是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的珍貴合照?
孩子可以學習用五何法描述(時間、人物、地點、事情、感受),例如:「呢張相我同爸爸媽媽去日本影嘅,嗰時我3歲,我哋一齊去睇熊本熊,我嗰日玩得又開心又攰,因為……」。同時,家長也可以重溫美好回憶,而且這還是零成本的居家活動!
今次是我稍稍拋磚引玉,不知道家長有沒有其他推介的活動呢?歡迎留言,讓大家集思廣益啊!
圖片來源:Pexels,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