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你今日個頭好肉酸。」這個說話坦率得可怕的是我女兒。她今年六歲,年多前確診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這是跟平常一樣的星期三,我如常帶穎穎到 305 號房進行每週一次的社交訓練。對了,一切都跟往常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姑娘當日換了個新髮型。
我心想:「衰女,又要阿媽幫你拆彈……」正當我心裡盤算如何打圓場,女兒繼續發表她的偉論。
「頭髮太亂,唔靚。」她邊說邊指向姑娘額前有點零亂的頭髮。
「哦,佢意思姑娘你今日頭髮亂咗,唔夠整齊。」我立即多加一句,總算緩和了空氣中的尷尬。
當然,姑娘是專業治療師,這些話或許早已見怪不怪。但換作是普通人,相信我已被網絡公審,成為「生仔要考牌」系列的其中一位主角了。
當尷尬已成生活日常
自閉症孩子說話直白,講白點,就是語氣好「掘」,諗到乜就講乜。說得好聽叫直率,事實上就是口沒遮攔,並非人人能接受。而作為穎穎的主要照顧者,尷尬早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好像女兒每次搭𨋢都會主動向陌生人打招呼。鄰居們大都會笑著回應,但也遇過有些較為冷淡的,我也不清楚他們是聽不到,還是純粹不想回應而裝作沒聽見。當然,我也明白人家沒有義務要回答我的女兒。
「早晨!早晨!」對方沒有回應。
「早晨!早晨呀!」女兒鍥而不捨,然而她仍沒有得到想要的回覆。
遇上這種情況,我試過借故拉開話題,但女兒通常不會輕易言休,畢竟固執也是 A 仔性格的一部分。我嘗試跟她解釋人家可能太累,不想說話。
「媽咪,我同佢講早晨但佢唔睬我嘅?」突如其來的一句,頓時讓𨋢內的尷尬氣氛進一步升溫。我心裡邊咕嚕為何還沒到地下,邊抱怨那位冷漠的施主為何就是不肯回一句早晨。
步出𨋢,我跟一臉失望的女兒說媽媽非常欣賞她,雖然結果並不如她預期,但會主動打招呼始終是有禮的表現,我希望她明白自己並沒有錯。
但心裡卻有一種每天步近的憂慮。別人不介意,大概是見她年紀還小。再過幾年,情況還會一樣嗎?
每天步近的憂慮
這個問題其實我心裡有數。
有人會說童言無忌,但其他孩子會隨長大,學懂人情世故;自閉症呢……聽說是永久跟隨的,進步有限。可以想像隨著穎穎年紀愈大,人家對她同樣的說話行為,包容度只會愈來愈低。
「佢仲細啫」呢支歌仔恐怕只會成為絕唱吧。
我開始在腦中幻想女兒遭人白眼的情況,那時我定會站出來為她護航:「唔好意思,我小朋友係有自閉症嘅。」邊想就邊感到鼻子酸酸的。我告訴自己是時候多點練習——練習如何平靜地吐出這句話而不流一滴眼淚。
有人話相比普通家庭,自閉孩子的家多了一份重量。
對我來說,這份重,來自對女兒的憂慮;對自己的懷疑,更多的是來自家人對自閉症的誤解。沒錯,是家人而非外人的誤解,尤其當另一半跟自己意見分歧,前路就顯得特別艱辛難走。
甚少談到丈夫,因為我們看女兒的自閉症是如此不同。身兼太太跟長期照顧者的我是如何應對?下次再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