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港式英文 真正「習得」語言
港式英文指帶有香港口音及文法的英文,香港人之間溝通無間,但外國人肯定聽得一頭霧水,明明已由3歲開始學英文,但學了十幾二十年,都無法好好運用英語,得出”This is賣飛佛”、”You are the goodest”、”I am very thanks them”等等……港式英文。
港式美文為何出現?
根據著名語言學家Dr. Stephen Krashen 的研究,問題可能出現在學習的方法上,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是如何學習英文的?打開書本第五課,主題是旅遊裡面的Siu Ming 和Ming Fai,輪流教我們旅行時用的句式:
I’m travelling to Canada to visit my relatives
My flight departs at 10:00am
Enjoy your trip
然後就抽出重點文法來複習,例如present continuous tense:I’m travelling to Canada,再印上一大堆新生字,用來默書!
以上的方法,稱之為語言「學得」,其特徵是有意識地追求語言技巧,例如背誦詞彙、學習句式結構、文法規則等,語言「學得」指望的是,當我們反覆練習和修正那些技巧之後,就能充分掌握並好好運用那套語言。
但是,要背誦大量的詞彙和複雜多變的文法,沉悶乏味,亦非常困難,有研究更發現,以傳統方法學詞彙、文法等,對提昇學生寫作和理解等語文能力的幫助不大,可以說,想要「學得」英文,過程痛苦而成效低。
應該如何掌握好外語?
Dr. Krashen 提出語言「習得」的概念,語言「習得」的特徵是潛意識的層面,由有意義的互動和溝通帶動,語言會被自然吸收和領悟,就如嬰兒學習母語一樣,透過和父母相處,孩子很快就學會什麼是碗或飯桌,而不需由所謂簡單的字,例如人、山、大那樣開始學起,你會問,嬰兒學習母語當然沒問題,小孩學習外語可行嗎?
Dr. Krashen 認為,任何年齡人士都可以「習得」第一、第二、第三種,甚至更多的語言,秘訣是:適切而有趣的「可理解輸入」。
想像一個人在外國,言語不通,要靠大量的身體語言、物件和圖像來和別人溝通,這些就是「可理解輸入」。在課堂上,老師要提供「可理解輸入」並不困難,但學生就未必有意欲去接收,所以「輸入」除了要易於明白外,必須要有趣,才能吸引學生去參與其中,但要靠老師提供有趣的「可理解輸入」,難免被動,而且是否「有趣」亦因人而異。
自主閱讀
所以,Dr. Krashen提出另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自主閱讀」,即是由讀者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挑選讀物,這樣就能同時滿足「適切」和「有趣」兩大條件,事實上,大量研究亦驗證,自主閱讀和語言發展有強烈的正比關係。
當我們聚精會神地鑽研一本書,會在不知不覺間吸收大量的詞彙、句式和文法,舉個例,一位同學因為太愛哈理波特的故事,廢寢忘食地去咀嚼那七本厚厚的原著,其後發現習得的英語,比在學校學了十年的還要多。
家長如果想孩子學好英文,大可不必跟他溫習課文,而是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氣氛,例如每天設時間全家人作親子閱讀,靜讀、朗讀或講故事都各有好處,反正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美好的時光,家長亦不必慇勤地為孩子選擇讀物,寧願他著迷小品漫畫,也不要迫他看文學巨著看到打瞌睡!這樣來習得英文,不但輕鬆有趣,成效亦高。
當然,閱讀不是唯一的方法,正如Dr. Krashen所說,多數人不是想去學習語言本身,而是想了解語言盛載著的訊息,所以如果孩子更想看電影、聽音樂,甚至看話劇,也不妨先由這些興趣入手!
圖片來源:by Gaelle Marcel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 Monica Goh. (英國文化協會幼兒英語課程高級導師). Tips for parents helping their child learn English at home
- Saka, D. (2015, February 17). British Council Interviews Stephen Krashen part 2 of 3. Retrieved from YouTube
- S. D., Krashen. (2009, Jul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R. W., McCaul. (2016, February 11). Can we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like we learned our first? Retrieved from British Council
- S., Krashen. (n.d.). The Comprehension Hypothesis Extended. In Input Matters in SLA.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pp. 81-94).
- S., Krashen. (2004). 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 In Language Magazine 3(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