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情緒智商|孩子發脾氣,父母怎應對?
小朋友發脾氣「扭計」,可能會大叫、大喊、甚至碌地沙,當這些情況發生時,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處理應對?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Dr. John Gottman認為,家長處理小朋友發脾氣時的手法,大致上可以分為 3 大類型:忽略型、否定型和放任型。
小朋友發脾氣 家長應對 3 大類型:
- dismissing approach(忽略型):disregard and ignore children’s negative emotions
- disapproving approach(否定型):criticize and punish children for emotional expression
- Laissez-Faire approach(放任型):accept children’s emotions and empathize with them
要了解自己接近哪種類型,你不妨代入以下這個處境,想像一下自己會有何反應。
孩子發脾氣,父母怎應對?
有一日早上,正當你趕去上班,小朋友又趕去上學,而在出門時,小朋友突然和你講:「我今日不想上學呀!」然後開始大喊:「嗚~嗚~嗚~」這個時候,你會怎做?
忽略型的家長,可能會話:「傻豬來的,上學有甚麼值得哭?」然後就開始用其他東西去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嗱,你肯上學的話,我就請你食一粒糖;乘車時,還可以玩一會 iPhone,快些跟著來啦!」忽略型的家長只著重去想怎樣可以令大家出到門口,基本上沒有處理過小朋友的情緒。
否定型家長,就會用責罵或者懲罰去對付小朋友的負面情緒,覺得他們是反叛、不聽話:「嗱,你不准再頑皮,如果我數3聲你還不肯出門口,我就…… 1 — 2—」啪!
至於放任型家長,他們會包容小朋友的情緒,同情他們的感受。這類型的家長不打不鬧、不會利誘,當然亦不會責罰小朋友「扭計」,他們明白小朋友有時想留在家是正常的,但是怎樣去引導和規範小朋友的行為,他們就無辦法,完全不知道可以怎麼做,所以他們可能會話:「不如我們玩多10分鐘,跟著就出門口上學啦!」不過,平靜一會之後,小朋友可能會故態復萌;又或者今次好彩過關,下次就變本加厲。
孩子發脾氣的理想處理方法
Dr. Gottman 認為,上述這 3 種處理手法,都不能夠有效幫助小朋友的情緒發展。他建議家長可以用一種名為「情緒輔導型」的方法。面對同一處境,情緒輔導型的家長會首先了解小朋友的情緒,並且耐心地聆聽小朋友的感受。
1. Become aware of the child’s emotion
媽:仔,夠鐘出門口咯!
仔:我今日不想返學呀~嗚~嗚~嗚~
媽:你不想返學?為甚麼不想返呀?
2. Listen empathetically
仔:我想和你一齊留在家呀!
媽:嗯,我想我明白你的感受。有時我都想不返工,想陪你留在家講故事、唱歌仔,但是你要明白,我約了同事今早九點鐘在公司開會,你亦應承了老師今日會返學!我們要遵守我們的承諾喔!
如果有需要,情緒輔導型的家長會讓小朋友哭一會,發洩一下情緒,然後抱抱親親他。與此同時,再引導小朋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 Recognize it as an opportunity for intimacy
仔:(再哭)為甚麼不可以!不要呀,我不想返學呀!
媽:你先過來抱著媽媽。(媽攬吓錫吓仔,任由他哭一會兒)
4. Help the child find words to label the emotion
媽:你不可以留在家玩,一定好失望,是不是?
仔:是。
媽:你捨不得媽媽,所以不開心?
仔:(頻頻點頭)是啊!
媽:媽媽都捨不得你……
最重要的是,處理完小朋友的情緒後,情緒輔導型的家長還會設定界限,令小朋友知道事情的底線,然後再和小朋友一齊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5. Set limits
媽:不過,我一定要上班,你亦一定要上學,所以對不起呀,我們今日不可以留在家……
6. Explor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媽:我想到個辦法!明天是星期六,我們都不用上班上學,不如我整天都陪著你啦!你想做甚麼?
仔:我想你陪我捉飛行棋。
媽:可以呀,還有呢?
仔:我還要去公園玩!
媽:都好。那麼我們現在出門口上學去!
仔:哦。不如明天也叫表妹一同去……
發脾氣都是學習機會?
其實每次小朋友發脾氣,都是一個好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懂得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繼而提升情緒智商。事實上,Dr. Gottman的研究亦發現,情緒輔導型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小朋友,不但身心健康些、學術成績好些,而且更加懂得面對逆境,明白情緒管理,然後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這種身教,可以說是父母送給子女受用終身的最好禮物。
參考資料
- Gottman, John, and DeClaire, Joan.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New York: Fireside, Simon & Schuster(1998),pp.19-41.
- Gottman, John, and Katz, “Effects of Martial Discord on Young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and Helt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57(1989), pp.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