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忍得住口,成功在你手?|提高孩子自制能力
教養子女成材,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夢想,但為人父母怎樣才可幫助仔女成就未來?有人著重學習成績,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人覺得小朋友最重要是乖、聽教聽話,凡事要循規道矩,服從就是美德;亦有人要栽培小朋友學齊十八般武藝,等他朝有一技旁身。智商、學識、才藝,這些當然重要,不過要打開成功之門,父母往往忽略了一樣很重要的因素:自制力。
棉花糖與教養關係?
在六七十年代,著名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任教期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觀察小朋友如何面對誘惑。研究人員找來了600個4歲的小朋友,要他們一個人留在房間。
然後研究人員跟小朋友說:「我現在離開一會,這裡有粒棉花糖,如果你想吃,隨時都可以,不過如果你可以等到我回來才吃,我就獎多一粒給你。」15分鐘後,研究人員回來,有幾多小朋友忍得到呢?
結果600個小朋友當中,只有三分一可以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得到第二粒棉花糖的獎勵。其餘的小朋友,有些見研究人員一離開,便立即把棉花糖吃掉,有些就等到5分鐘、有些等到10分鐘,有些甚至等到14分30秒,但最終還是忍不住,把棉花糖吃掉。
研究實驗10年後
這實驗最令人驚訝的是,10年之後,研究人員再跟進這班小朋友的學業表現,竟然發現當初能夠等到15分鐘、自制能力非常高的小朋友,在2400分滿分的SAT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對比那些在30秒內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高出210分! 再參考他們父母的評價,「忍得住口」的小朋友不單止比較有自信,表現較成熟,他們社交能力亦明顯較高,較懂得處理壓力、做事比較有周詳計劃,而且比較講道理。
到他們成年之後再跟進一次時,就更加發現自制能力,原來同個人成就有非常高的關聯性。當年抵受得住眼前棉花糖誘惑的小朋友,平均學歷較高,大部分都能夠大學畢業,而且他們亦較少有暴力傾向,而忍不住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他們長大後有肥胖或者濫藥問題的機會較高,而且離婚比率亦相對較高。
肥胖也有關係?研究發現,4歲時能夠推遲享受的小朋友,每多等一分鐘,30年後他們的BMI指數,平均就會低0.2%。
「忍得住口」和學業成績、未來健康、成就等等有何關係?其實上述所謂自制能力,心理學上稱為「延遲享樂」的能力。
在小朋友漫長的求學生涯裡,不時會面對不同的誘惑,跟面對棉花糖處境一樣,他們要在「即時享樂」同「延遲享樂」兩者中作出決擇,能夠將自制能力培養成為習慣的小朋友,將來有所成就的機會當然會較高。
Dr. Mischel在其著作《忍耐力:其實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耐力!棉花糖實驗之父寫給每個人的意志增強計畫》中提到,自制能力有多高,並非百分百先天決定,後天的栽培可以影響很大。所以就算你的小朋友有時比較心急或者沒耐性,也不用擔心,因為自制能力就跟身體的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的。
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繼續用棉花糖實驗做例子,研究發現,教小朋友把棉花糖藏起來讓自己看不到,引導他們想像粒棉花糖其實是一片雲,又或者只是見到張棉花糖的照片,甚至教個小朋友唱歌分散自己注意力,他們能夠等待的時間就會顯著加長。
所以當各位家長鞭策子女學習十八般武藝時,不妨嘗試下培養小朋友的自制能力,灌輸「延遲享樂」的概念,因為這種能力可能會主宰孩子的將來。
當然,自制能力只是決定小朋友未來成就眾多因素之一,還有許多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小朋友的其他性格特質,會如何影響他們將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