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好?在職好?|全職媽媽與在職媽媽的壓力與價值
生兒育女之後,許多媽媽心底可能都有一刻掙扎過:究竟當全職媽媽在家陪伴孩子成長好,還是繼續留在職場「搏殺」,實現自我價值,兼且為子女多賺點教育基金好?
香港的媽媽大多如何選擇?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調查,育有六歲以下子女的媽媽,10個當中有6個會選擇做全職媽媽。
我們當然明白,媽媽或爸爸在職與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狀況和考慮因素,但撇開那本「家家難唸的經」不談,單純地討論「教養」這個話題,全職和在職媽媽所養育的子女其實都各有擅長。
全職媽媽VS在職媽媽的好處
當全職媽媽的最大好處,是有很多親子時間,尤其在子女年幼的時候,更可時刻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成長發展及學習需要。英國的 Essex 大學曾經追蹤研究了 1,263 個生於 1970 年代的成年人,結果顯示:由全職媽媽照顧長大成人者,能夠完成高中課程(A-level)的百分比,比起那些母親曾於其 0-5 歲期間全職工作的人士高出 20%,而且他們較少面對失業和精神壓力等問題。
但另一方面,在職媽媽於平衡工作和家庭崗位時所展現的能力和價值觀,其實亦為子女樹立了良好榜樣,令他們明白到:每位家庭成員,不論性別或工資多寡,都應該為自己的家庭有所付出和貢獻。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全球 24 個已發展地區、訪問近五萬名成年人的大型調查,媽媽如果曾經在子女 14 歲前工作,女兒將來在職場上會有較大機會擔任管理職務,賺取較高工資;兒子則較願意承擔家庭責任,例如關顧家人、做家務等等。
親子時間愈多愈好多?
不過,話說回頭,親子時間是否愈多愈好多?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家 Dr Melissa Milkie 就嘗試過拆解「親子時間愈多愈好」這個迷思。首先,她以問卷形式記錄了 1,605 位 3至11歲兒童的親子時間,待至他們 12至18歲的時候,再為其中七百多位多記錄一次,之後比兩次調查的數據,結果發現:媽媽與子女一起的親子時間多寡,對他們童年時期的學業成績、行為舉止以至情緒健康都沒有直接的顯著關係,但到了子女青春期就會見真章。與媽媽互動較多的青少年,會較少濫藥、酗酒,又或作出其他非法行為,數學的成績亦會較好。
然而,在職媽媽真的時間有限,該如何是好?
那麼,就該追求親子時間的質素。試想想一個陪伴在側,但整天只顧看電視、玩手機,跟孩子毫無交流的媽媽;跟一個下班回來,雖然僅得兩三小時和孩子相處,但會跟他們一起吃晚飯、做手工、講故事、說說笑笑的媽媽,誰對孩子的影響較正面?
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關鍵
Dr Milkie 的研究團隊認為,家長毋須因為親子時間少而感到內疚,亦毋須逼迫自己放棄生活和興趣,變成事無大小均以小朋友為重心「模範父母」,因為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期望成為「模範父母」所帶來的壓力,最後拖垮的不只自己,由此而來的負面情緒更會影響小朋友身心發展。適度放手,反而讓小朋友有機會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其實,無論全職或者在職,都應該是媽媽由衷的選擇。更值得社會關注的是,有沒有媽媽是因為子女乏人照顧而被迫放棄工作?又有沒有媽媽想回歸家庭,我們的社會卻完全沒有絲毫援助?我們的政府有沒有提供足夠的育兒服務、稅務和經濟資助,又或是推動彈性上班時間、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讓當媽媽的都真的有選擇餘地?這些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
參考資料
- 「香港女性勞工供應:照顧子女的責任與投身工作的決定」,《二零一四年半年經濟報告(專題5.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Ermisch, J. and Francesconi, M.. (2013), “The effect of parental employment on child schooli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Vol. 28 , p.796 -822.
- Schulte, Brigid. “Making Time for Kids? Study Says Quality Trumps Quantity.” Washington Post. The Washington Post. Web. 18 Dec. 2015.
- “Time with Parents Is Key for Adolescents, Study Suggests.” 27 Apr. 2015. Web. 18 Dec. 2015.
- Milkie, M. A., Nomaguchi, K. M. and Denny, K. E. (2015), “Does the Amount of Time Mothers Spend With Children or Adolescents Matte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7: 355–372. doi: 10.1111/jomf.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