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生俱來渴求工作。」蒙特梭利如是說。
於是,曾有家長來訪時問我們,在家他一直以蒙特梭利教學法來教15個月大的孩子,為什麼他經常走來走去,從未像相片上看到的孩子,坐在桌子前不分心地完成工作?
然後,上課時也經常看見這個情景:同樣是15個月大的小朋友不斷把書架上的書拿給媽媽,媽媽卻不斷請孩子把書放回書架。可是孩子放回一兩本,又重新把所有拿出來了。整堂下來,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收拾」和「放回去」兩句。媽媽又氣餒又疑惑,蒙特梭利不是說孩子天生會專注工作嗎?難道我的孩子出了問題?還是蒙特梭利錯了?
我們有沒有「看到」孩子?
記得蒙特梭利博士在一次演講中,以手指著孩子,問觀眾看到什麼,豈料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她的手指上,而非指著的孩子。
手指,正是教學方法,是工具。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這隻手指,還是面前當下的孩子?
「跟隨孩子吧。他們會向你展示什麼是他們真正需要做的事。」蒙特梭利如是說。
回到那些15個月大的孩子身上。到處走來走去、又把東西搬來搬去,正是內在驅使他去做的「工作」,他們需要藉此鍛鍊發展中的平衡力。所以,當他們在練習走動和搬動時,我們卻硬要干預,其實是在打斷他們的工作、打斷他們的專注狀態。
我們需要明白,工作,所指的是小朋友所有自發活動,而不是一個個成人為孩子設計的任務——即使孩子在課室「沒有乖乖地學習」,只在投入玩遊戲,他們也是在工作。
蒙特梭利教育法,我跟十個朋友談論也會聽到十種不同的解讀。我也曾被家長問「蒙特梭利教學法」是這樣的嗎?
我不能代表蒙特梭利說話。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那手指與孩子的比喻。對我來說,蒙特梭利教學法不是另一種「催谷工具」,不是一個把小朋友塑成我們心中模樣的方法,而是讓孩子真正成為原來的自己。
如果教學方法只是一套工具,只要是以孩子為本,所有教學法大抵殊途同歸。重要的是它的宗旨是什麼?我們又有沒有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