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配音員(爸爸)
我很少在孩子生日時送大禮或辦派對,因為不想讓他們覺得快樂就是靠物質。我們慶祝生日的方式,通常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齊齊整整吃頓飯。
反而在平常日子,我會送禮物給孩子和太太。但重點是,這禮物要真正有價值。我曾送過孩子們一份很特別、能讓他們受用一生的禮物。這份禮物由構思到預備,說來話長……
以身作則:讓孩子親歷挑戰與堅持的過程
話說家中稚子慢慢長大,難免會接觸到一些相對困難的新事物,例如學習游泳、踏單車、演奏樂器,或自行閱讀文字較艱深的圖書,他們常常一碰到困難就說:「太難了!」、「我不會!」。每見如此狀況,我都不由得擔心他們會養成害怕挑戰的心態。所以,我常常鼓勵他們:「爸爸初初都唔識,我好努力咁練習咗好多次先學識。」又刻意灌輸「成長心態」的概念:「雖然第一次試係會好難,但試多幾次,就唔再難啦!」雖然我常說這些話,但我知道,要讓孩子真正明白,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教,做給他們看。
因為這樣,我決定做一件自己從沒想過的事——跑全程馬拉松(42公里)。
跑馬拉松真的很難。沒經過訓練,一般人的體力根本跑不完這麼長的距離。聽說歷史上第一個跑完馬拉松的士兵,報完信就累死了,係真係死咗。不過,我查過資料,知道只要用正確方法訓練三、四個月,普通人也有機會完成。
於是,我鄭重地告訴孩子們:「我要參加馬拉松!」我還耐心跟他們解釋這有多難:「就像是從尖沙咀跑到青馬大橋盡頭,再跑回銅鑼灣,要跑四、五個小時。爸爸從來沒跑過這麼遠,這是個大挑戰,但我會嘗試挑戰,準備花六個月時間練習。」
成長心態的力量:從馬拉松學會不輕言放棄
話音剛落,我就開始行動。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學,我就去練跑。雖然知道訓練有用,但剛開始每天要跑六到八公里,實在殊不容易。練跑途中,腦子裡總有各種藉口:「嗯,今日狀態唔係咁好,不如聽日再努力過……」、「地下有啲濕,為避免受傷,不如今日破例一下,改為步行訓練……」幸好每次想停下時,我都想著做這件事是為了孩子,才能咬緊牙關,一步一步跑完。
六個月的訓練裡,我遇到很多困難:受傷、舊患復發、「撞牆」等等……每次我都跟孩子們報告:「爸爸今日隻腳好痛,去咗睇醫生。」、「今日嘅長課訓練,我跑唔晒!」好讓他們知道過程並不輕鬆,即使下定決心也會遇到挫折。他們的關心也成為我的動力,推動著我去克服各種難關。
坦白說,到了比賽那天,我還是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跑完「全馬」。因為訓練時,我最長只跑過30公里兩次,而且跑完就「得番半條人命」,能否以餘下的半條人命多捱12公里,一直是我參賽的最大隱憂。
最珍貴的禮物:用經歷代替金錢堆砌的快樂
比賽當天天氣不錯,我盡量放輕鬆跑。跑到32公里時,開始覺得體力不行了。看到其他跑者停下來拉筋,我也跟著做。沒想到拉完筋,卻發覺雙腿已無力撐起自己!那一刻我開始慌張。但我告訴自己要冷靜。我坐在地上,深呼吸,借臂力的輔助,慢慢撐著站起來。
那刻我回頭看,救護站就在身後,接載完成不了賽事的運動員的雙層巴士亦離我不遠,我差點就想放棄了。但一想到太太、孩子們和媽媽都在終點等我,我只能繼續向前跑。
沒有退路。
大家都說「全馬」終點前的10公里最難熬。回想起來,當時身體已經麻木,沒什麼感覺了,只能靠意志力撐著,像機器人一樣,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直到…看見最後一公里的標示!
知道終點快到了,知道家人就在前面等著我,想到有很多攝影機在拍……我忽然又有了力氣,衝向終點!衝線前一刻,我聽到有人大喊「爸爸!」。我知道,這次參加馬拉松的那份心意,孩子們總有一天能意會得到。
最初是為了孩子才去跑馬拉松;但反過來說,也是孩子們給了我力量,幫我完成了這個人生心願。
這是我迄今送過給孩子們最特別的一份禮物。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