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哋入中學做咗兩場講座,講青少年少不免講到「打機」,唔少家長都即時話「我個小朋友除咗打機、打機同埋打機之外,人生無其他嘢!仲可以點做?」
雖然每個家庭的情況都略有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不過也想借機會跟大家分享下。
的確,我哋都會希望孩子自動自覺拿起書溫習,有相對「健康」的嗜好,而不是整天看著手機,玩著我們不懂的遊戲,和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那如果孩子好像已經脫離不了「打機」的生活,我們可以如何做呢?
打機並非洪水猛獸
雖然困難,但第一步恐怕需要我們先放下「不要再打機」以及「打機是壞事」的前設。我們常說每個人的行為背後其實都在滿足他的一些需要,才會一直持續下去。因此與其只是一味禁止,我們不妨先了解、觀察孩子的需要是什麼,而我們必需保持開放,才能開展這一步。
我們可以嘗試了解真正吸引孩子打機的是什麼,孩子喜歡當中的哪個部分:是Online game讓他可以跟其他人聯繫?還是他喜歡遊戲帶來的官感速度刺激?或者在日常學習他沒有成功感,唯有在遊戲中,他才能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我也有位喜歡打機的年輕朋友,他最喜歡的是不同的遊戲可以建構出不同的世界,當中Storytelling的部分讓他最感興趣,甚至讓他自發地報了一些興趣班,了解遊戲製作。由他的經歷我看到的是,任何興趣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一樣,而且都有機會扭轉成健康正面的發展。
父母需要的是好奇心
不過,有時連孩子也未必清楚自己為何會被吸引,因此若我們可以帶著好奇,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對他而言,也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例如,原來他偏好要和人組隊的遊戲,喜歡一Team人去完成任務,若我們知道了,或者就可以引導他在現實生活中,也發掘有同類特性的嗜好,像是去嘗試講求Teamwork的活動,不是游水而是足球,不是獨奏solo而是合唱團。
當然,如果親子間已經因為過去很多磨擦,令大家難以開始這些對話,父母就得更加花心加和耐性,讓孩子體會到你真的能放下批判地聆聽他的心底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以來都非常強調「親子關係」的重要性。因為這將是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我們和孩子能否走過暴風期的重要因素,但即使你覺得好似和孩子已經很疏離,請不要感到無力,我們需要的是耐性和耐性,先把親子關係修好。和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共勉。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