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喊一定係扭抱?夜哭抱唔抱好?
BB喊住扭抱時,到底抱還是不抱?尤其是半夜哭最難過,剛飲奶肯定不是肚餓,又不是尿片濕了,也不是不舒服。有人認為抱得太多會寵壞他,讓他喊一段時間,他便會停。到底父母應該如何決定抱還是不抱?而抱或不抱,對BB長期會有甚麼影響?
加拿大McGill大學神經學家Michael Meaney經常用老鼠做實驗,因為人類和老鼠在基因結構上有95﹪相同,這位神經學家無意間發現,原來老鼠也有不同的湊仔方法,有些老鼠媽媽會經常舔下、摸下他們的BB,而有些老鼠媽媽則會少舔一點,甚至完全不會舔。
於是科學家將老鼠BB分成兩組,到他們長大之後,將他們放入一個圓形大箱裡面5分鐘。結果發現,被舔得多的老鼠會在箱裡面周圍走,平均有35秒在箱中間;相反被舔得少的老鼠,多數只靠在箱旁邊,不敢周圍走,只有5秒在箱中間。
測試完他們的好奇心,求生能力又如何?今次科學家將肚餓的老鼠,放入一個藏有食物的籠裡面10分鐘。結果發現,被舔得多的老鼠,平均用4分鐘就能夠找到食物,而且能吃足2分鐘;相反,被舔得少的老鼠平均要花9分鐘才找到食物,而且可能因為太驚慌,只吃得幾秒鐘。
科學家之後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引證到舔與不舔BB這一丁點差別,就足以令到部分老鼠在成年後明顯好奇心較高、身體較健康、情緒控制能力較高、社交能力較高、以及求生能力較高。
可能有人會問,性格是天生的,是否因為遺傳影響?這問題,科學家亦考慮過,所以他們試過將兩組老鼠媽媽對調,結果發現就算不是親生媽媽湊大,但年幼時被舔得多、摸得多的老鼠,長大後同樣會更精叻。
為何一個動作會有這麼大的影響?科學家結合基因研究,發現媽媽舔同摸老鼠BB時,BB接收到這訊息,會刺激到大腦海馬體負責處理壓力激素的部分,這種激素能夠啟動控制情緒的基因組。所以媽媽這行為不但能減低BB當下的焦慮,長遠來講,還可以令老鼠BB將來更懂得控制情緒。老鼠是這樣,人類也是一樣嗎?
新手媽媽及BB喊與笑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超長期研究,在1972年招募了267個新手媽媽,連同他們一歲大的孩子,參加一個「陌生情景測試」。
這測試很簡單,研究人員先吩咐媽媽帶BB進入遊戲室,讓他們玩了一會,便叫媽媽離開遊戲室,過一會才回來。然後再觀察當媽媽回來時,BB會有甚麼反應。
結果發現,多數BB見到媽媽回來,便馬上笑著回應,或者哭著撲過去,像樹熊一樣。心理學家將這類BB稱為「安全依附型」。但有部分BB見到媽媽回來,會裝作沒事發生,看不見,又或者瞓地發脾氣,甚至出手打媽媽。心理學家將這類BB稱為「焦慮依附型」。
到這班BB三歲時,再跟進他們在幼稚園的表現,便會發現「安全依附型」的小朋友,課堂表現比較專心、參與程度比較高;而「焦慮依附型」的小朋友則比較自私及不成熟。
到他們十歲時,研究人員就更加發現「安全依附型」的小朋友比較自信、有好奇心,而且更懂得去面對挫折;相反,「焦慮依附型」的小朋友,好多時情願一個人,也不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成年之後,當年被定義為「安全依附型」的人,公開考試成績會較好,高中畢業率會較高,就業率和收入亦平均較高。
心理學家指出,能夠習慣用最快速度回應BB情緒的父母,可以幫助培養出「安全依附型」、擁有滿滿安全感的孩子。因為父母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
其實無論人或老鼠,在生命初期如果能夠得到額外的關懷和呵護,都會在他們基因留下烙印,再慢慢轉化成自信、勇敢、獨立、富好奇心、情緒穩定、能夠對抗逆境這些性格特質。
圖片來源:by Yuri Shirota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 Liu, D. (1997). Maternal Care, Hippocampal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and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Responses to Stress. Science, New Series, 277(5332), 1659-1662. doi:10.1126/science.277.5332.1659
- Caldji, C., Tannenbaum, B., Sharma, S., Francis, D., Plotsky, P. M., & Meaney, M. J. (1998). Maternal care during infancy regula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ural systems med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fearfulness in the ra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5(9), 5335-5340. doi:10.1073/pnas.95.9.5335
- Sroufe, L.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 The Minnesota study of risk and adaptatio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