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父母適時回應,增進語言能力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不一,有些學得較快,不足歲半已可跟大人簡單對答;但有些則較緩慢,到兩歲懂得說的辭彙都不夠十個。那麼其實小朋友的語言能力是否先天決定?諸如講故事、播DVD這些後天輔助又有沒有用?
孩子語言能力及發展比你想像早得多
堪薩斯大學專攻兒童語言發展的科學家Dr. Betty Hart和Dr. Todd Risley在80年代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參與實驗那群7個月大的BB中,每小時聽到父母講的字數較多的話,到3歲時,所掌握到的字詞的數量亦會多一大截,換言之,如果父母語言夠豐富、變化夠多,就能夠推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那是否純粹對小朋友講得愈多、他聽得愈多,他就會學得愈快呢?似乎並非如此。到底為什麼?不如我們看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Dr. Catherine Tamis-LeMonda有何發現?
她曾經比較研究過兩個BB,Hannah和Alyssa,觀察父母的反應對他們語言發展的影響。
父母反應如何影響孩子語言發展
Hannah和Alyssa在9個月大時,均聽得懂大約7個字,但還未懂說話,當他們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Hannah的媽媽往往比Alyssa的媽媽有更多回應,例如Hannah的媽媽看到女兒凝視一樣物件、興趣盎然時,會立即給予反應,向她解釋該樣物件。
到18個月大,Hannah會說的字新增了150個,但 Alyssa就只增加了8個;到了21個月大,Hannah說的句子已比Alyssa複雜很多。
Dr. Catherine Tamis-LeMonda發現,最能解釋BB學習語言快慢差距的因素,並非媽媽主動跟BB說多少說話;而是BB主動發出聲音探索世界時,有否得到媽媽的迅速回應。得到高回應率的BB比得到低回應率的BB早了6個月學會說話,10個月大時就會說第一個字。所以,父母的作用並不只是把大量的語言資訊灌輸給BB,而是接收並注意孩子發出的訊息,用嘴巴、眼睛和動作回應。
啟蒙孩子語言計劃
那麼,實際上到底怎麼樣同BB溝通才最有效?美國一項旨在幫助家長啟蒙孩子語言的計劃《三千萬字行動》,推介了三個法寶,叫做3T,即是Tune In, Talk More, Take Turns。
「Tune in」即是和BB頻道一致,以他為中心,關注他正在關注的東西,因為他們通常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如果BB正在砌積木,千萬不要強行打斷他,要他暫停手上的遊戲而聽你講故事。你可以投其所好,等待他要求互動,在適當時機用心回應他,例如邊陪他砌積木,邊圍繞積木來跟他聊聊天。
至於「Talk more」的關鍵,不只是說話的數量,而是講什麼、如何講?父母日常同BB相處時,可以多點描述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可以令他更容易明白你在說什麼,亦可以幫他學習更多新的詞彙。例如當我們替BB換尿布時,「尿片濕咗?我哋而家換尿片。新嘅尿片係乾架,你而家好開心。」
「Take turns」輪流說話。即是別光自己說,要讓BB參與到對話中。父母可以問:「今天我們去公園,你想穿紅色褲還是藍色褲?」每次說話後,不妨耐心等待,給予時間BB按自己的節奏回應,讓他明白交流是雙向的。即使他只能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亦是他回應的一種方式。到他慢慢學會說話,可以多問他「點解」、「點樣」這些問題,鼓勵他回答,以及訓練他的解難能力。
其實,小朋友語言能力強與否,即使有天生的因素影響,後天亦非無法改善,小朋友語言能力一旦落後了也可以改進,父母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
- Bronson, P., & Merryman, A. (2011). Nurtureshock. London: Ebury.
- Nickinson, S. (2016, March 12). Educator: ‘Tune In, Talk More and Take Turns’. Retrieved from Pensacola news journal
- Pinker, S. (2015). The language instinct the new science of language and mind. London: Penguin Books.
- Suskind, D. (2016). Thirty million words: building a child’s brain. Place of publication not identified: Dutton.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