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積極孩子?|仔女習得無助感上身,究竟咩原因?
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性格,有的主動積極,有的內歛謹慎,還有些……hmmm……怎樣鼓勵也沒用,經常覺得自己會失敗、不敢嘗試,令父母既擔心又勞氣,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真是天生懶散、沒自信,或是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原因?
什麼是習得無助感?
美國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的研究或者會給我們一點啟示,早在六、七十年代,他就做過一系列動物實驗,發現「無助感」原來是學習而得的!
但到底是怎樣習得無助感?等我們詳細講講其中一個實驗吧。
於實驗第一階段,鐘聲一響,狗仔就會被電擊,因為狗仔被困於籠中,於是他怎樣掙扎也沒有用,幾次之後,鐘聲再響,即使沒有電擊,狗仔都會跟被電擊中一樣,倒在地上呻吟和顫抖。到第二階段,Seligman加入了另一組沒經歷過電擊的普通狗仔。
這次籠中間有個矮欄分開兩邊,鐘聲一響,一邊地板會有電流通過,而另一邊則沒有。換言之這次的狗仔是「有路可逃」,Seligman預計所有狗仔都會於鐘聲響起、電擊來臨之前就懂得跳往沒有電擊的一邊逃生,但意想不到的是,只有普通狗仔會逃走,經歷過電擊的狗仔不但沒逃走,更於電擊出現之前就已經開始倒地呻吟同顫抖。
Seligman將這種由以往的失敗或痛苦經驗所學到的無助感稱為「習得性無助」,而且不止在狗仔,於人的身上一樣會有。即是當人認為無論怎努力都無法改變結果或控制環境,便會寧願什麼都不做,放棄嘗試走出困境。
行為情感都變得不積極
大家有沒有想起那些跟不上進度而放棄學習的學生?或者長期無法達成父母期望而自信心低落的小朋友?他們可以說都是無助感上身,沒什麼動力再去嘗試改變現況,但越是不去嘗試就越是被人標籤為「懶惰」、「唔上進」,結果被罵被罰,形成惡性循環。
他們不只是在行為上,連情感跟認知都已經進入消極的心理狀態。若然沒有處理或是用錯方法對應,小朋友就會容易變得絕望、意志消沉,甚至會抑鬱,到時什麼「生涯規劃」都無用。
「哇!講到咁嚴重,係他們鑽牛角尖啫~」
的確,在一般人眼中,他們這樣是因為鑽牛角尖,但要幫助孩子搣甩「習得性無助」,要做的正正亦是改變他們的思考模式。但是怎樣才可以做得到?
Seligman解釋,「習得無助」的人往往有負向歸因的傾向。歸因,即是一個人怎去解釋自己的行為同結果。傾向負向歸因的人會將結果歸咎於自身能力多於環境因素;又或者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結果;甚至會將不好的結果延伸到其他情況之上。
舉個例子,同樣是英文默書不合格,習慣負向歸因的小朋友會想:「唔合格係因為我蠢」、「點溫都係唔識架啦」、「英文默書唔合格,咁我中文數學都肯定肥佬啦」;相反,習慣正向歸因的小朋友會想:「今次默書好難」、「下次努力啲溫書就會合格返」、「今次唔合格啫,唔代表次次都會唔合格嘅」。
標籤說話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既然「習得性無助」是因為小朋友習慣負向歸因,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小朋友學會正向歸因,積極面對失敗、建立自信。但這並非說說「諗野正面啲啦」便可以。反而家長要儘量避免用「乜你咁蠢架」、「無鬼用」、「懶到死」這類標籤說話,以免潛移默化,增加小朋友的挫敗感。
最好當然是由心而發欣賞小朋友小小的努力,「畀個like佢」,特別是讚賞一些他們可以後天改變跟控制的事情,例如努力、堅持等等,令他們明白成敗不是最重要,只要努力付出,父母會看得到。家長過多的期望亦會令小朋友感到壓力,所以父母可以為小朋友定下可以達到的目標,助他們慢慢建立信心。
不想他們學得一身「無助感」,我們做父母的真的要先知先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一定會經歷不同的挫折或者挑戰,如果有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小朋友才不會這麼容易「被打沉」,懂得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圖片來源:Unsplash
參考資料
- How Seligman’s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ory Applies to Human Depression and Stress. (n.d.). Retrieved May 14, 2017
- Seligman, M. E., & Maier, S. F. (1967). 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4(1), 1-9. doi:10.1037/h0024514
- 蔡純純(2015)。從「習得性無助」談如何幫助孩子不放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9),頁66-70。
- Examine Your Attribution Style. (2013, December 16). Retrieved May 1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