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應對恐懼情緒|孩子遇恐懼,家長怎應對?
仔女總是不時出現恐懼,你或者都經歷過以下呢個場面,教仔仔踩單車,跌跌碰碰少不免,但佢擦傷少少,就喊到收唔到聲,乜都話驚驚,仲唔敢再嘗試。有家長會喝令孩子馬上收聲,亦有家長會好有耐性咁安撫孩子,不過講到絕招,梗係「轉移視線」!
只要同小朋友講:咁我地唔踩單車,去食雪糕啦,大部分時候都會即時見效,但你有無諗過咁做,係咪真係可以幫孩子處理不愉快嘅經歷同情緒呢?
轉移恐懼情緒有效嗎?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Dr. Daniel J. Siegel認為,「轉移視線」根本不能幫孩子淡忘受傷的記憶。試諗下,當小朋友踩單車跌倒,仲喺強烈嘅驚慌情緒之中,父母無話佢知要點處理,仲叫佢「去食雪糕」,之後亦唔再提起,以免舊事重提會令佢更加不安。當刻小朋友好似無事咁,但其實驚慌嘅情緒根本無梳理過,只係放埋左一邊,有時呢啲恐懼感更加會遺留下來,甚至在心中不斷累積,最終以其他形式浮現,例如小朋友會變得容易發脾氣、發噩夢等等,亦可能會小小事就產生恐懼。
事實上,孩子如何理解他們的經歷,不僅取決於發生的事情,還取決於父母對這些事情如何反應。咁家長應該怎樣做才可以幫孩子化解恐懼?
複述恐懼經歷緩解情緒
原來「齋talk」就得。Dr. Siegel建議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他們的經歷,幫他們理清事件順序,並將感受、情緒用言語講出來。這種透過分享經歷黎安撫情緒的方法,Dr. Siegel稱之為「複述故事法」,究竟為何「講」這麼神奇?
從神經學角度來說,人類的大腦各司其職,有區域掌管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亦有掌管邏輯思維嘅部分,Dr. Siegel認為只有各個區域能整合,成個大腦好似團隊一樣運作,孩子處理事情時先唔會變得太死板或者太情緒化,而複述經歷正是幫助孩子,將情緒轉化為言語,從而擺脫受情緒支配的狀況。當孩子能夠詳細述說令他恐懼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時,佢其實係理順緊啲細節,用邏輯思維去重訪情緒。通過這種方法,就可撫平情緒了。
有啲家長會問,我小朋友仲未識得好好表達自己,咁點算?其實即使係幾個月大的BB,一樣可以經由媽媽幫佢重述說發生左咩事來緩解情緒。除了複述故事,父母還可以溫柔咁安慰孩子,提醒他要下次可以點樣避免事件重演。
尊重孩子給予空間
不過,有一點很重要,如果孩子當時不願意講,父母都應該尊重孩子,由他們決定什麼時候說、怎麼說。最重要係比小朋友知道,當佢地有不快、擔心等等嘅情緒,想搵人傾訴,父母隨時都會喺佢地身邊聆聽。
每個父母都希望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傷害,但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經歷一些艱難時刻,他們會摔到,會受感情創傷,會受到驚嚇,會悲痛,也會憤怒。事實上,正是這些艱難的經歷,促使他們成長並認識這個世界,與其極力保護他們免受挫折,倒不如幫他們將這些經驗及情緒整合,並從中有所得著。
參考資料
- Siegel, D. J., & Bryson, T. P. (2012). The whole-brain child.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