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教養議題中,「情緒」是無論孩子在哪個年齡層,家長們也感到不容易的。今日就用人皆有之而且很常見的一種情緒——「憤怒」,來談談可以如何協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在談方法之前,我們想先分享一點,就是有些情緒雖然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被稱作「負面情緒」,但無論是哪一種情緒,它都只是我們回應世界的一種方式,其實都帶有「功能」。最簡單的例子是害怕,會讓我們懂得避開危險,而憤怒這種情緒也一樣有它的功能。
憤怒通常會在我們受到傷害時跳出來(不論身體或心靈受傷),表面上它讓我們抓狂,變得衝動,但憤怒其中一個功用正是期望能震懾對方,解除眼前的威脅,最終「保護」我們免受傷害。同時憤怒是屬於一種高能量的情緒,即是它會讓我們有的狀態高亢,而非沈鬱。要和孩子談憤怒,我們不妨試試以下幾個步驟:
1️⃣ 想像「憤怒」是怎樣的
例如,動畫《玩轉腦朋友》入面的阿燥(Anger),他總是會在女主角抱不平,激動時會噴出火柱;繪本《生氣王子》的主角艾迪也是一生氣就會鼻子打結,咬牙切齒。這些畫面都可以幫助孩子明白這就是生氣了。
2️⃣ 談論一下「憤怒」時身體的狀態
不止孩子,我們自己也可以多留意生氣時,自己的身體會有怎樣的反應。你會心跳加速嗎?體溫有上升嗎?拳頭會變得繃緊嗎?如果孩子了解到這些反應,很可能反映著我們的情緒,將會幫助到他理解更多。
而且如果父母願意去討論憤怒,也能讓孩子明白憤怒不是禁忌,不需要收收埋埋。這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情緒的接納。
3️⃣ 練習找出「憤怒」的藥引
既然已和孩子多了解憤怒的樣子是怎樣,感覺是怎樣,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覺察自己何時開始憤怒了,經驗多了甚至乎可以發現到啟動到我們憤怒開關的東西。例如孩子是眼瞓還是肚餓時比較容易忟憎?這個覺察在我們身上也一樣可以用到,例如我們是比較能容忍孩子慢吞吞?還是他慢半秒我們已很焦躁?
4️⃣ 學習評估自己憤怒的程度
當孩子(或父母)能意識到自己在憤怒,我們還可以多做一步,去評估一下自己的憤怒程度。之前有談到很多人都不喜歡憤怒,因為它有時會讓我們失控,所以評估有助我們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能耐去應付這股憤怒。
例如我們可以把憤怒分為五個層次,當孩子生氣時,他就可以用1-5去表示自己有多憤怒。
5️⃣ Validate孩子的情緒
嘗試翻譯Validate這個字,卻覺得很難找到一個適當的詞,大意是指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緒沒有錯。孩子有時會為一些我們看上去的小事而生氣,例如妹妹拿他的鉛筆畫一下、姨姨說話大聲一點、爸爸擋住了他看電視(都是我家的場景),我們可以認為不必為這些事而生氣——如果那發生在我們身上,但實際上當事人要有怎樣的情緒,並非他能完全控制。
而在他生氣的時候,單單只是有人能告訴他:我懂你在生氣/我懂你為什麼生氣,在那個時間點已經足夠。只要他不是在傷害自己或在傷害他人,不必馬上「刪除」這憤怒,反而可以透過先前的方法讓我們、讓孩子自己都去感受自己的憤怒,並評估程度,提供一些方法,例如他是否需要自己靜靜?一個擁抱?一雙耳朵?一隻毛公仔?等等。
6️⃣ 父母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做好身教
最後的一步,還是落在父母身上——身教!下集在此
參考資料
Johnson, D., & Johnson, D. (2021, October 14). Positive strategies for helping kids process anger. Retrieved September 9, 2022, from Motherly
重溫給父母的情緒課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