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Nila (女5歲半,子2歲)
「當了幾年媽媽,一對仔女對我的啟發很大,其中之一是『同理心』。
回想未有孩子前,溜冰、滑雪等等所有需要雙腳離地的運動我都從來不敢嘗試。直到女兒第一次溜冰,她又驚又想玩,於是好努力去嘗試克服恐懼,幾堂之後已經可以自己一個人落場玩。我在想,如果我經常鼓勵她要克服困難、戰勝恐懼,但自己就連溜冰滑雪都不敢試,這相當沒說服力。所以我決定,孩子學的各種運動興趣,我都要跟他們一起學!
後來女兒開始學拉小提琴,我也買了一支,跟她一起練琴。老實說,拉小提琴一點也不容易,每天都要練琴有時更會感到力不從心。跟她一起學讓我產生一份同理心去體會她面對的困難。到今天,她已經學了兩年多,也早就拉得比我好,還不時『教返我轉頭』,有時看見她能拉到難度較高的樂章時,心裡更是佩服。
她剛剛參加了第一次小提琴比賽,雖然上台前有些緊張,但在演奏時,她沒有受台下百多人目光的影響,非常專注地完成演奏。雖然我覺得她表演得非常出色,而且也獲得了獎項,但她事後跟我說,比賽時這個動作做得不夠好,那個重點忘記了,希望下次比賽可以做得更好。見到她這麼有動力去做好一件事情,心裡十分感恩。
特別是她的動力來自跟自己的比較。
作為家長,我不希望給孩子太多壓力,但同時亦希望他們對自己有要求,有動力做好每件事。要拿捏當中的平衡,相當不容易。幼子出世後,我不時無意間將他和家姐比較 ── 像細佬比家姐較早學識爬、又沒家姐那麼害羞,但是他比家姐遲開始說話、看書又沒家姐專心。
不過我慢慢發覺,將孩子與別人比較,正正是他們的壓力來源。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專注子女的自身發展,要比較,只好跟自己作比較。所以他們做到任何小成就,我都會衷心讚賞鼓勵,這些小成就有可能遠不如其他孩子,但只要他們做得比昨天的自己好便足夠了,我相信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就,便會有動力去繼續學習,專注做好每件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