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不是想當職業畫家謀生吧?」如果有天孩子跟你說想以畫畫為生,你會全力支持,還是帶著懷疑,希望能改變他的心意?
我最近正在看一齣動畫《藍色時期》,它在香港不算大熱,在日本卻有很高人氣。主角八虎是位高中生,他想行藝術這條路,媽媽卻很猶豫,不知應否支持。劇情有不少年青人職涯探索的情節,我身為母親也有很多共鳴。
喜歡的事,當興趣就好?
八虎成績優異,要考入一流大學的理工科可謂穩操勝券,相反他是個美術新手,毅然投考藝術大學只是源於一腔熱誠。他一開始也深感迷惘,興趣真的能當飯吃嗎?他向老師提出心底的疑問。
「『喜歡的事留著當興趣就好』——我覺得那是大人的看法。孩子沒辦法努力,是因為他們沒有喜歡做的事。」老師回答他。
的確,我們偶爾就聽見爸爸媽媽們抱怨孩子無法專心,好想知道有什麼能提升專注力的良方。然而,每個人都有自發學習的能力,無法專心,有時純粹是因為那些並非孩子真正喜歡的事罷了。
熱情與現實之間,只能二選一?
在我們讀書的那個年頭,父母對學業的參與度相對較少。基本上除了幼稚園和小學是我媽親自交入學表,到之後中學大學選科都是由我自己作主,所以我算是非常幸運地可以一直按興趣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不代表不會遇到困難,但至少能堅持多一點吧,我當年就是靠著這個信念去選科的。
我不知道現今有多少孩子仍可擁有這種自主,而我亦不能斷言我們大人的建議是全無參考價值。只是每當我聽到有些父母說「孩子還小,他們還未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又或是「興趣只是一時」,我都會感到難過。
難過在於孩子明明找到熱愛的事卻無法繼續;同時我也是人家的母親,明白這個年頭做人父母是那麼的不容易。無非都想孩子過得好,一條穩穩當當的路未必會成大器,但至少不會走得太苦。很奇怪吧?雖然我一直是按興趣走自己的路,但原來當我換上父母這個身份,責任大了,還是會感到糾結。熱情與現實真的能夠共存嗎?抑或只是我剛好夠幸運而已?這樣的想法不時在我心內迴轉。
《藍色時期》|耹聽熱誠背後的心聲
八虎母親的反應大概也是你和我的心聲,尤其當她意外看到兒子寫滿「東京藝術大學」的志願表,還有他徹夜完成的30幅素描作品,就知道兒子是認真的。
換作是你,又會被孩子的熱誠感動嗎?
最後八虎畫下媽媽在廚房的背影,告訴她這就是自己想上藝術大學的理由。他說透過畫畫可以傳遞很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可以察覺到世上很多有趣的事物和想法。八虎說著自己對媽媽的細微觀察:像是雙手因長期用熱水洗碗而長出肉刺,又因補給的日用品很重令手臂意外地有肌肉。
「在畫的過程中,我也漸漸想起一些事,像菜色會輪流煮魚和肉,或你總是會吃擺盤擺得最差的那一份,你真的滿心只想著家人,如果沒有畫畫,我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對不起,但是我想讀藝大,我想畫得更好,想看更多的世界,所以請媽媽幫我。」畫畫讓八虎深深感受到媽媽平日對家人的付出,他的一席話最終亦打動了母親。
「謝謝你願意依靠我,謝謝你把我畫下來。」我讀著也深受感動。在看似天真的決定背後,可能是孩子對生命最深刻的體會。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一直樂在其中嗎?
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代表會一帆風順。考上藝大的八虎在繪畫中找到樂趣的同時,亦因作品屢受批評而逐漸迷失,甚至開始對畫畫產生恐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可能一直都快樂。」他開始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我想各位在職場打滾了不少日子的爸爸媽媽們,應該感受很深。即便如我,一直從事熱愛的文字工作,也同樣遭遇過無數瓶頸。
面對排山倒海死線滿滿的工作;平衡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兩難;跟同事上司意見分歧;花了時間心思所做的不被認同,還有可能是來自對自己的要求……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實屬難得,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還是會把我們折磨得懷疑人生。
勇敢面對自己的選擇,是我想孩子學會的事
不過,懷疑歸懷疑,我相信做喜歡的事,往往能把悲憤化為動力。
回想自己成長,父母從來沒有把期望押上,而是一直給予很大的自由。當然,興趣不一定跟天賦成正比。我的成績亦經歷過高高低低,也繞了不少路,但兜兜轉轉,我還是做著我熱愛的工作。成為人母的我,偶爾也會被社會的競爭氣氛所動搖,擔憂是否該為女兒多做一點。但當我認真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路,我開始相信與其操心孩子的未來,父母或許要做的是適時放手,讓他們勇敢並認真地面對自己的選擇,即使過程未必平坦順遂。
有時女兒跟我聊起她的志願——時裝設計師,我也會告訴她真的時裝設計師不是純粹在紙上畫畫漂亮的衣服就是,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我甚至會跟她分享工作上的煩惱,讓她明白做喜歡的事會帶來滿足感,但不一定會很輕鬆。
「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又勤奮的人,可是無敵的。」當我聽到美術老師向八虎這麼一說,心頭不禁有點小感動。我確信能夠做喜歡的事而又勤奮的人是天下無敵的,而這種無敵,一點也不寂寞。
圖片來源:動畫擷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