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咁唔上心㗎?」、「都唔緊張嘅!」、「仲掛住玩!?快啲溫書啦?」相信每位家長總會說過以上的對白。
就在這個時候,孩子說:「爸爸媽媽,呢朵花我畫㗎,送俾你哋呀!靚唔靚呀?」
父母:「呀⋯⋯好靚呀,多謝。」(鼻孔噴煙中)
香港人生活忙碌,工作已經用了大部份的精力,再加上家中的小孩,趕急得不知為何而生活。反觀家中的小孩,明天默書不緊張,下星期考試不放心頭,悠然自得。難為了父母,皇帝唔急太監急。
成年人對明天的工作、下星期的會議、甚至年尾的旅行都記在心頭。而孩子好像沒有昨天也沒有明天一樣,他們甚麼時候才懂得計劃將來?科學家說人類對未來的想法是建基於過往的記憶,例如下雨天沒帶雨傘,結果全身濕透。這個記憶便能提醒你,將來的下雨天要帶雨傘(但更可能的是懶得去帶)。沒有經驗、記憶就沒辦法提供數據讓大腦為將來擬定計劃及策略。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計劃未來的能力,畢竟這太重要。
當過去成為了經驗,未來還未出現,何不活在當下,享受親子生活。
但當孩子一再說:「爸爸媽媽,我畫咗好多朵花呀,每一朵花都唔同㗎。」對他們來說,這一刻最重要的就是畫花朵,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心無雜念地面對眼前的事物。
平常我們跟孩子講故事時會心不在焉,踢波時記掛著明天開會的PowerPoint,吃飯時想想待會再先洗碗還是先幫孩子洗澡。美其名是multitasking,實際上是「活在未來」。看在孩子眼裏,父母根本不想陪他們玩耍,人在心不在,久而久之,孩子跟我們一樣學會規劃,卻會忘記了什麼是「活在當下」。
也許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把往事放下,將未來擱起,專注當下,還要保護孩子不要失去這寶貴的心境。「活在當下」並不是不為將來打算,而是吃飯時就吃飯,陪伴孩子時就陪伴孩子,計劃將來時才計劃將來。
當過去成為了經驗,未來還未出現,何不活在當下,享受親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