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antonese!Only English!」這句是小蘿蔔兩歲半時,天天掛在嘴邊的說話。我才發現,孩子學習語言這回事,原來跟我想像中很不一樣。
我回流前居英多年,跟太太也習慣說英語。兒子出世後,我們很自然就想到以英語教育他,而且及早為他打好英文基礎,他升上國際幼稚園後也會易適應一點。無論是跟他說話、唱歌、看書還是遊戲,全部都是英文,耳濡目染下,才得兩歲,他說起話來已跟一個「外國」小孩沒有兩樣。
那一年,他跟隨我們到英國探朋友,已經能夠跟人流利對答。他先是在機場跟一對陌生外國公公婆婆搭訕,膽粗粗請人家幫他穿外套;在餐廳見到薯條和蛋糕太興奮,又自薦要向侍應落單。本來已擅於表達的他,在短短兩個星期內說話量倍增,也不知是因為人人都說英語所以有親切感,還是被稱讚口才好而更自信了。
慢慢地,他開始察覺自己説的語言跟身邊其他人不同,特別是他喜歡的四大長老。即使他很努力嘗試明白對方的說話,但始終沒有廣東話基礎,根本無法溝通,很是氣餒。我們兩夫婦不忍心看到他們雞同鴨講(畢竟兒子是個愛說話的小孩呢!),再加上見他已有一定英語能力,就決定在家中轉成廣東話頻道,讓他多學習一種語言。
可是,他反彈之激烈,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只要我們一講廣東話,他就大聲下禁令:「No Cantonese!Only English!」現在想來,其實是我們太自顧自地執行自己的時間表,沒有顧及他的感受。對他而言,形同於「爸媽說著英語好端端的,怎麼忽然換成另一種外星語言了?快變回原來的模樣跟我聊天!」極端的轉變令他害怕,也無所適從。
於是我們放慢步伐,由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又經常帶他去玩具店、餐廳和遊樂場等人多的地方,接觸更多本地人,投其所好,讓他多享受跟人「打牙骹」,情況果然大不同。不出兩個月,他就適應了,尤其對著友善的人,他的話匣子就打開,最愛就是向茶餐廳侍應姐姐講:「可唔可以幫我加啲水呀,唔該?」在街上閒逛時,他也常常伸著指頭問我們「What is this in Cantonese?」,答案都用小腦袋牢牢記住了;嘴巴有時更會冒出一些我們沒教過的詞彙,想必是在外面悄悄觀察然後學舌。
於孩子而言,學一種語言,其實很單純,就是在建立與他人溝通互動的橋樑。
講廣東話還是英文,我們做父母的往往帶著很多不同期望,但總離不開學好語言對將來的影響。但於孩子而言,學一種語言,其實很單純,就是在建立與他人溝通互動的橋樑;因為能夠對話,他得以向別人表達心聲。
一個未經深思熟慮的決定,可能已會令孩子蒙受著很大打擊。慶幸的是,我們小小的改變,成為他很大的力量,小蘿蔔現在更說得上口齒伶俐。就當我在公園邊埋頭寫這篇文章時,他向我高呼:「爸爸,可唔可以玩多一分鐘呀,都係一分鐘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