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前,我還人在台北,喝著珍珠奶茶……」由台灣回港已經兩天,心裡就是反反覆覆想起那趟一人之旅。不過,我懷念的又豈止是珍珠奶茶牛肉麵三杯雞?更多的是自由的空氣,還有那份久違了,對日子有所期盼的心情。
這趟旅程有點特別,我的身份不只是觀光客,還是空間整理師。這次越洋訪台是為了進修「生前整理」,真正遊覽的時間不多,但一個人的旅程還是叫人期待——坦白說也有點不安。
身份轉變與家庭責任的拉扯
這太不像我了。明明二十年前已經試過獨個兒出走,又嚐過裸辭歐遊,骨子裡早就藏著個自由的靈魂,為何會感到不安呢?是因為近年多了天災人禍,讓我強烈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嗎?但始終最大原因是身份變了。
想當年,我仍是個單身女子,孑然一身,才不會出發前特意早起為家人煮好午餐,這次我甚至出門前仍在翻閱女兒的數學練習,挑了幾頁交托家裡的「陪玩專員」指導女兒作考試溫習。我努力到機門關上的前一刻,仍然在簽閱學校通告和網購家中食物及日用品。直至起飛的瞬間,我才終於有出走的感覺了!我像回到小時候,那個期待學校旅行的小女孩,對眼前的未知感到興奮又期待。
1個人的日常與自我對話
最近讀到一位台灣全職媽媽的分享,她說:「陪孩子的這九年,時間因為照顧孩子被切得像蒜末,生活堆積如山的未完成,留待明天早晨繼續。」
都說媽媽大概是世上最拿手multi-tasking的生物。邊吃早餐邊寫稿;還沒寫完幾句想起女兒的圖書要辦續借;衣服收到一半,傳來孩子叫媽媽教功課的聲音;餸菜下鑊炒開,待煮好前邊開動吸麈機,只因不想浪費一秒時間;接送女兒放學的路上總是跟時間競賽,去超市來個快閃補給。這十年來,生活好像每天只有不斷的output ,卻少有input。日復日,weekday weekend都沒差,彷彿日子都是為別人而活的,我對假日沒有任何期待,偶爾還會感覺像掹到盡的橡筋,就只靠一份愛與責任去支撐。
城市散步:重拾生活的節奏
「一個人走在傍晚七點的台北city……」——二十年後,我再次獨個兒走在台北街頭,腦中想起這句歌詞,感覺有點超現實。回想當初還在猶豫是否真的要成行,先要確定老公是否能請假照顧女兒,待落實了,我又猶豫是否該在孩子考試前夕出走?身為媽媽的責任總是讓我舉棋不定,最後我決定豁出去,還跟朋友笑說人生苦短,至少要做一件離譜的事。
短短的五天四夜,除了上課的日子,我都是睡到自然醒。每朝起床先是打開窗簾,在房間邊泡茶邊欣賞景色,再根據天氣決定當日行程。一切都隨心,順著自己的節奏。我走訪了幾家書店,有時買杯咖啡一逛就是幾個小時。書魂滿足了,就到河畔公園漫步,看看日落看看人。等著我的不再是一大堆今天做完,明天又得再重複的家務;也不是孩子的功課;又或是接下來幾天要煮什麼的苦惱。我學習新事物,認識新朋友,當生活跳出千篇一律,感覺對日子終於開始有點期待。
做回自己:媽媽角色以外的思考
我好想告訴女兒:「看,這才是媽媽原來的模樣哩!」
朋友說換了他們,大概很快便會想念起家裡的大寶小寶們。我也有,尤其看到他們喜歡的東西,可是我卻沒有半點要急著回家的想法。相反我想用盡旅程的一分一秒,去多走多看,暫時放下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好好跟自己對話。那幾天,我既不是誰人的太太,也不是誰人的媽媽或女兒,就我自己而已。
作為媽媽,很多時候都是為家人在忙,但其實我們要先顧好自己,一切才會好。為了家人福祉,我已想好下一趟旅程了。
圖片來源:Pexels、作者提供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