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那麼你不快樂,我也不快樂?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用來形容親子關係非常貼切,也很窩心。只是……當媽媽不快樂,孩子會不會也不快樂?
來看看美國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的研究,心理學助理教授 Chrystyna Kouros 指媽媽抑鬱徵狀程度較高,孩子確有較大風險會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不過有些孩子卻能「逃出命運」,原來這是因為關鍵不在於媽媽抑鬱有多嚴重,而是孩子有沒有把媽媽的不快樂攬上身!
別把別人的情緒攬上身
研究收集了129位媽媽填寫的問卷,了解她們的精神狀況;然後他們的其中一位孩子則會填寫另一份問卷,以量度他們如何看待媽媽的低落情緒,再評估他們自己的一些內化徵狀。
研究結果指出當孩子誤以為自己要為媽媽的不快樂負責,他們更有機會感受到擔憂、悲傷等。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們會因此想去改善現況,做些什麼去幫忙,但往往徒勞無功(因為根本唔關佢事嘛~!),於是反而會感到挫敗,令他們不開心。
接納情緒,別讓孩子誤會是重點
其實無論是父母或孩子的精神健康都非常重要!想孩子都開開心心,我們倒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接納自己的種種情緒是第一步,特別是要做到自己情緒自己負責,別讓孩子錯誤理解你的不快樂是因為他。
不過研究員有提出,研究 Sample Size 未算好大,未來還需要多同類研究去了解真實的情況,例如是爸爸唔開心又會唔會影響小朋友?這個研究也是無法解答呢~
圖片來源:Pexels
資料來源:
1. Chrystyna D. Kouros, Sharyl E. Wee, Chelsea N. Carson, Naomi V. Ekas. Children’s self-blame appraisals about their mother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isk for internalizing symptom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20; DOI: 10.1037/fam0000639
2.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2020, March 11). Kids who blame themselves for mom’s sadness are more likely to fac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7, 2020 from ScienceDaily.
3. Dolan, E. W. (2020, April 26). Children who blame themselves for their mother’s sad mood are at higher risk of internalizing symptoms. Retrieved from Ps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