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兩個因素,決定你是哪種父母!?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教養上的鬆緊,很難拿捏。一方面想放手讓孩子自由地做自己,但「唔管唔教」又怕變成放縱。
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一般都會覺得,教養就只有一個維度,不是鬆就是緊,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今集會跟大家分享經典的理論:Baumrind parenting styles。
根據這個理論,教養至少有兩大維度。縱軸是父母對子女要求控制的高低,即是父母管束監管孩子的程度;橫軸就是父母有多接納孩子,對孩子的情緒和發展需要有多敏感。
這兩大維度是各自獨立的,即是你可以在關愛子女的同時,對他們有很高的要求。換言之,將這兩個維度相交叉,可以得出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分別是「權威型」、「放任型」、「專制型」和「冷漠型」。
影片分享了不同的教養方式的特性,那它們會對孩子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參考了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等學者的研究和論述,整合了幾種教養方式的利弊:
1️⃣ 權威型(Authoritative)
即片段中第一種教養方式。Baumrind發現,在這種教養下成長的孩子都是快樂的、有社會責任感、有成就導向,而且樂於跟成人和同伴合作。
2️⃣ 放任型(Permissive)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則通常較衝動,而且具攻擊意識。他們會比較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獨立性差,還會影響學習成績。
3️⃣ 專制型(Authoritarian)
這種教養下成長的孩子會喜怒無常、經常悶悶不樂、容易被激怒、做事沒什麼目標,一般不太討人喜歡。
4️⃣ 冷漠型(Uninvolved)
根據 Baumrind 的研究,這種教養下成長的孩子,早在3歲時就已經有機會表現出相當的攻擊性,以及有較多外顯的行為問題。
▌為何「權威型」最正面?
研究人員相信「權威型」教養方式對孩子成長有較正面影響不無道理。因為態度和藹而接納孩子,可以傳達父母充滿愛的關心。他們會認真解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會考慮孩子的想法,因此即使會限制孩子,孩子都會感受到那是公平合理,而非專制強權的要求,也就更容易誘發自覺服從,而不是抱怨和反抗。
當「權威型」父母能根據孩子的能力提出要求,規範孩子的行為。他們所設定的標準也必然是孩子能實際做到的,於是當孩子能夠自己完成事情,也就能培養出孩子高度的自尊。
🚩 要點樣按孩子能力提出要求都係學問:
▌別忘了每個人的獨特性
當然,每位孩子都係獨特的,每位父母亦然。單純強調做哪種父母是最好,都有機會是片面的。但透過學者較有系統的研究,父母可以了解到管教並非單純談及控制手段鬆緊,而是可以在愛與關懷的前提下,持續給孩子教導和協助,以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時可以促進孩子成長,最終成為一個自控、自立、自覺的人。
參考資料
- Shaffer, D. (2009).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6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 Berk, L. (2018).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 (Seventh ed.). Hoboken, NJ: Pears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