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摔倒後大哭,你會怎麼做?是趕快哄他:「別哭了,我們去吃雪糕吧!」還是陪伴他、理解他的感受?許多家長以為轉移注意力能讓孩子忘記不安,但這真的有效嗎?
複述故事有助與恐懼同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Dr. Daniel J. Siegel 指出,當孩子受到驚嚇時,轉移注意力只能暫時平息情緒,卻無助於真正面對恐懼。未處理的情緒可能累積起來,讓孩子變得更容易焦慮、發脾氣,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恐懼。
Dr. Siegel認為真正幫助孩子的,是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 「複述故事法」:
✅ 引導孩子回顧發生的事,例如:「你啱啱踩單車跌低咗,係咪嚇親?」
✅ 協助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如:「你係咪擔心下次又會再跌?」
✅ 給予支持和建議:「下次我哋試下慢慢踩,爸爸媽媽陪住你。」
這個方法不只是安撫,而是幫助孩子將情緒轉化為言語,從而擺脫受情緒支配的狀況。當孩子能夠詳細述說令他恐懼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時,就能理順細節,用邏輯思維去重訪情緒。通過這種方法,將更能幫助孩子整理情緒,學習如何面對困難,而非逃避。
情緒教育從小做起
即使是嬰兒,家長也能用溫柔的語氣幫他們描述發生的事,例如:「啱啱咁大聲嚇親你,唔緊要,媽媽喺度。」這能讓孩子感到安全,幫助他們從小建立對情緒的理解。
如果孩子當下不願意談論,不要強迫,而是讓他知道:「你準備好可以隨時同我講,爸爸媽媽一直喺度。」這份安全感遠非常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恐懼與挑戰無法避免,與其轉移視線,不如幫助小朋友整合經歷,學識處理恐懼,咁樣先可以真正變得堅強!
參考資料
Siegel, D. J., & Bryson, T. P. (2012). The whole-brain child.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