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潘紀恩博士(Kean),教育心理學家,二孩媽媽,「樂信好牧人計劃」負責人
很多家長愛問該如何發掘孩子潛能,這「潛能」總讓人聯想到有絕對音感的音樂神童、骨格精奇的體育健將、具豐富創造力的小小藝術家……即使我們常言人人各有所長,但很少人能夠真正滿足於孩子本來的特質。這不是我們的錯,因為從來都無人跟我們說過,原來看似普通的特質,一樣能夠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瑰寶。
——這是我們和Kean重遇再訪談,最大的得著。
不知大家可曾記得,數年前我們曾訪問這位本地學者,她是教育心理學家,也是一位二孩媽媽,亦是「樂信好牧人計劃」的推手。當時她招募大學生接受訓練,到校為基層SEN學童補習,這個聽上去簡單的計劃,刺中了SEN學生家庭的需要,讓這些家庭重拾享有天倫之樂的機會,不必再日夜為孩子成績學業而拉扯。
以強為本:以自己為SEN而自豪
數年過去,「樂信好牧人計劃」再三進化,不再聚焦學業,而是致力推動「以強為本」,讓孩子建立自信,並擁抱自己的特質。
「喺澳洲,大家係會為自己有ADHD而感到自豪。」這對香港家長而言,應該是天方夜譚,你可能會疑惑,這些特質明明會為孩子成長帶來很大挑戰,視之為好事,豈非會阻礙孩子「治療」?這卻是Kean人在澳洲的其中一個重要觀察和反思。「近年我在澳洲大學做研究工作,親身體會到當地人對SEN的視角,真的很不一樣。他們不會視SEN為缺憾,反而會擁抱自己各種的特質,跟香港人習慣了的medical model正好相反。」
「『以強為本』正正是我希望帶給香港家長的新角度」,Kean雖然暫居外地,仍心繫香港學生,期望可以將在外地觀摩學習到的,帶回香港。「如果我們接納並擁抱不同的特質,相信在當中可以找到好的一面,又何需視之為『治療』?不過,要在孩子身上看到『強項』並不容易,所以現在我們堅持要由註冊社工負責入校,跟他們逐位面試,又要接受我們觀課,確保質素。當大家都抱持相同理念,同聲同氣,自然能給予孩子信心。」
那到底這些社工們入校做什麼?又是如何讓SEN孩子重拾信心?
從遊戲中提升執行能力
這可能要由Kean對SEN孩子的觀點說起。「我們相信這些孩子在學業上的確會有多一點挑戰,但這有時是因為他們『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的能力較弱,只要有適當的協助,就能事半功倍。例如他們不明白『如何設立目標』的方法,傳統教學會於堂上『告訴』學生如何設立目標,但這樣對SEN學童的成效不彰。我們會用活動、遊戲等, 加入STEAM及表達藝術元素,讓他們在玩樂中學會自我管理及情緒管理,不費力也不費勁。」
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們就有一條短片介紹過美國一套學前教育課程Tools of the mind,他們就是提倡通過特別設計的遊戲,來提升孩子執行功能的能力。
這跟「樂信好牧人計劃」可以說是同出一轍,孩子們成為了外星人毛毛球的導師,協助落難地球的他成為人類。單單是像「收賣佬」如此簡單的遊戲,讓孩子發現毛毛球要的不只是衫,而是「兩件紅色的毛衣」,孩子就能從中明白設立目標,原來需要夠仔細。其他遊戲還包括無人機、摺紙動物賽跑等等。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又能在當中學習到自我管理。Kean後來更加設新課程,延伸到情緒管理,這亦是許多SEN孩子需要協助的地方。
學習從孩子身上看見優勢
「不過最重要的是,經過我們篩選培訓的社工導師,會在活動期間觀察學生的優點,透過有效的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強項,從而建立良好健康的自我價值感。他們不必認為自己是SEN便是次等的,因為他們一樣有很多值得別人讚許的地方。其實我正在做的研究也和強項有關,一班學者就著哪些特質才算是強項也有過深刻討論。」一般人會認為「讀書叻、體藝好」才是強項,Kean卻提醒我們,一些SEN學童的特質,例如自閉症學童的忠心,ADHD學童的高能量,也是值得被發掘的強項。
這些年來做家長工作,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明白讚賞孩子重要性,同時也聽到很多家長認為要讚賞孩子並不容易。我想誠邀大家看看他們的短片,當中有參加了「樂信好牧人計劃」的學生的訪問,也有社工導師給孩子的回應,你會看到孩子得到了讚賞,明白了自己能力被肯定時的反應,有些會害羞靦腆,有些會直接告訴你他很開心,有些連眼神也不一樣了。這些都是很好的證明,父母學會從孩子身上看到優勢,是一件如此值得的事。
訪問及整理:編輯Samantha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