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頭,教養孩子的心理負擔一點也不輕。每位父母都會說,只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在孩子已經健康和快樂之後,家長就真的能夠一點顧慮也沒有?當連屋企樓下的蚊型幼兒園,都向孩子發出不取錄通知書;當你由得孩子天天玩耍,身邊的人卻不斷危言聳聽,說小學課程如何艱深;當小孩盲字都唔識多隻,他的同學已經能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書……有幾多位家長仍能堅定不移地保持初心?
無數的考驗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堅拒催谷孩子,但學業又豈是育兒的全部?
父母在教養兒女其他方面,隨時遇到更多變、複雜和困難的問題。單單是吃和睡,就是不少媽媽日煩夜煩的事情;到小孩踏入兩歲左右,自我意識提高,事事跟你對著幹,也令人非常頭痛。到孩子再大一點,如何安排日程,好讓他們在學習、興趣和社交發展取得平衡之餘,又不會太忙太累,也是一門學問。每位孩子都是獨立個體,有不同性格和強弱,父母都清楚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逼也逼不來,面對這些考驗,絕非當不當怪獸家長那麼簡單。
再說,除了孩子,我們也有個人的意志和生活。
有幾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一下子改變了習慣、擱起了興趣、減少了社交,甚至放棄了事業;表面上一切安好,為了孩子,那算是什麼犧牲?但每位爸媽內心曾經有過的疑惑、掙扎,甚至不甘,又有多少人明白?資訊發達,網上的「家長朋友」隨時過百,但我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仍然有孤身作戰的感覺。
父母們,我們並不孤單
所以,當我從一本雜誌,讀到有媽媽自認很討厭照顧孩子;也有父母明知兒子性格不合,卻抵不住虛榮心引誘,把他送入一間催谷型的小學時;我竟然覺得鬆一口氣,原來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個不完美的媽媽。
或許,當我們感到困惑時,遇上同路人,互相勉勵已經是最大的安慰。驚喜的是,雜誌也報道令人振奮的故事,例如有人為了追求真正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放棄薪高穩定的官校教職,遠走印度當起教師來;也有本地愛心老師,在諸多制肘的學校制度裡,以創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這些故事不僅是心靈雞湯,更讓人知道,我們都有能力去改變現狀。如果大家有興趣,可聯絡賽馬會創新教育工作室(編按:已停業),索取這本免費雜誌,與其暗自焦急憂愁,可透過別人的經歷和醒覺,嘗試尋找支持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