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小朋友之間並不存在隔膜,即使彼此不相識,只要圍在一起就會自自然然玩起來,但看著兩歲的女兒,我明白事實並非如此。
獨個玩是因為不懂跟別人相處?
我曾把問題歸咎於她是家中獨女,平日多是一個人,不懂跟別人相處也很正常吧。於是我跟同樣有個兩歲孩子的鄰居約好,每星期一次PLAY DATE,希望女兒有多點群體生活。奇怪的是,兩個明明年紀相若的孩子,聚在一起卻沒有太多的交流。即使給她們同樣的玩具,也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難道她需要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來學習相處之道?於是我為女兒安排PLAYGROUP,看看情況有否改善,結果卻事與願違。當其他孩子都認真地參與遊戲,女兒卻自顧自去找想玩的;當大夥兒一起做手工,她亦顯得興趣缺缺,又跑開去看別的。偶爾她會觀察其他人,但更多時候她似是沉醉於自己的世界多一點。
女兒沒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是因她仍處於這個階段,而非性格或社交技巧出了問題。
遊戲反映兒童發展階段
「有聽過『平行遊戲』嗎?」友人問。
起初我還以為是一些鼓勵小朋友互動的遊戲,原來那是兒童發展的專業用語,專家所說的「平行遊戲」是指2.5至3.5歲間的孩子即使聚在一起,卻只會自己玩自己的,並不會有任何交談和互動,而真正的互動要在3歲半,甚至4歲半才開始。這麼看,女兒沒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是因她仍處於這個階段,而非性格或社交技巧出了問題。再說,「平行遊戲」並不等於孤僻,過程中孩子其實一直在觀察、學習,待時機一到,他們自然會開展群體遊戲。
話說回來,我本就不是那種「緊張大師」媽媽。之前女兒被人家說她語言能力一般又或是「男仔頭」,我都只是一笑置之,想不到這次我竟自亂陣腳。不過專家所指的不同遊戲階段說到底也是個指標而已,我就見過有兩歲不到的小朋友已能融入群體,同樣,三歲半還是喜歡獨個兒玩的孩子也是有的。只能說每個孩子也有他/她的成長階梯,成長背景和性格亦是另一因素。試想想那些家中有兄弟姊妹,又或是幾個月大已開始有固定PLAY DATE的孩子,他們更早融入群體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曾經,我以為玩就是玩,哪來那麼多的道理?但從觀察孩子的遊戲行為,所了解的原來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更多相關資料:
1.《遊戲發展與社會行為》
https://publish.get.com.tw/BookPre_pdf/51ME101209-1.pdf
2. Five Ways Toddlers Benefit from Parallel Play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parenting/parallel-pla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