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到醫院探望剛生產的妹妹,她甫見我,就說:「剛才碰見一位媽媽,昨天見她仍步履蹣跚,今天卻健步如飛!她明明是跟我吃同一款止痛藥呀,為什麼……」言語間,我完全感受到妹妹的焦急和無助。
原來她傷口因極度痛楚而無法動彈,正等待家人的「救援」。未知是否懷孖胎的關係,傷口特別深,也特別痛,下床上廁所需要別人攙扶,她甚至要問醫院借輪椅代步。她說止痛藥已吃過,卻絲毫起不了作用。
力不從心的感覺一定有,但再想想,沒人一生下來就懂得當母親。
「你昨天才生,身體哪有復原得這麼快?」我馬上出言安慰。
「順產該沒開刀般痛吧?我見隔壁床那位順產媽媽行動自如得完全不像生產過呀。」她開始進入「神探伽俐略式」的自我推敲模式。
我未試過開刀,實在無法比較。只能說我當年的生產過程其實也不太順利,最終傷口縫了足足一小時,現在回想也彷彿隱約感受到那痛楚。
撐扶妹妹去看氧氣箱裡的寶寶,她仍是一臉擔憂:「姑娘說待會可能把細孖交給我,但我現在連坐直身子也有困難,還怎麼照顧?」。
「也沒辦法,這個時候就只能硬撐呀。」我說道。
「我明呀,但我想要的是solution,我想知道該怎樣做呀。」妹妹一向是個get things done的行動派,看來她並未有浸淫在當上媽媽的喜悅裡,反而一直在想解決方法。
回家路上,我反覆思索剛才跟妹妹的對話。我的回應太過敷衍了嗎?但我想來想去,這個「撐」字看似殘忍,卻又是最貼地的答案。
當媽的誰不是硬著頭皮頂硬上?回想一下初為人母的時候,傷口明明很痛,但小生命已來臨,代表媽媽的責任也正式開始。你以為自己已做好充足準備嗎?現實是哪管你讀過再多的育兒書,去過再多的產前講座,你還是會把尿片穿得東歪西倒,亦會因孩子沒有好好吃奶而感到沮喪。還有那些日復日在餵奶和換片中無限迴轉,睡床一下子成為世上最遙遠距離的日子,你又是怎麼熬過去的?
以前聽人家說什麼「為母則強」,我總是不以為然。當了媽,對這番話才有了新的體會。那時女兒剛滿月,陪月走了,老公又剛巧出差,短短的三日兩夜已足以令我這個新手媽媽「淆晒底」。當然,這只是我當上母親後所面對的其中一個小難關。之後還試過又是爸爸出差的日子,我跟孩子雙雙發燒病倒;又有一段時間,我被早起晚睡且完全不肯睡午覺的女兒弄得精神崩潰。有時連我也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搞得掂」,然而我發現愈是倒楣的日子,偏偏是媽媽的「頂硬上小宇宙」爆發得最厲害的時候。
雖然相比那些家中還有二寶三寶甚至四寶;又或是沒有家傭幫忙,下班後還要照顧孩子煮飯洗衫的在職媽媽,我實在不算什麼。但當我定下神來,回望這三年多的湊仔生涯,我還是會把自己能一手一腳,將當年的小豆丁湊大成眼前這健康活潑的小人兒視為人生的一個小成就。
換上「媽媽」這個身份已有好一段日子,一路走來,都是跌跌碰碰,每天邊實戰邊學習。力不從心的感覺一定有,但再想想,沒人一生下來就懂得當母親。在身經百戰之後,我開始悟出一點道理:當媽從來沒有什麼絕世秘笈,我們之所以辦得到,並不是因為得到什麼高人指點,而是媽媽為了孩子,原來可以變得很強大。
後記:最近去探望妹妹,發現經過幾個月的「磨練」,她已少了當初那份擔憂、緊張,取而代之是一份淡定,看上去愈來愈有媽媽的模樣了。
圖片來源:illus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