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因功課問題而來的拉鋸,我一直覺得離我甚遠,畢竟女兒還在「學前教育」,未上小學。結果才K2,她就已經為學校的中英文練字簿作出抗議。
每當有練字簿功課,女兒都會問:「媽媽,我可唔可以唔做功課?」你大概以為學校要求很高?練字簿功課每次寫一個詞語,每個寫4次,其中2次更已在課堂上完成。
寫2個詞語已會抗議的女兒,轉眼升上K3,對練字簿仍舊抗拒。自從停課,我放手讓孩子在家自主學習,練字簿自然被遺忘在書枱一角,4個月來只勉強寫過幾次。宣佈分階段復課後,我們終於要來檢視功課進度。
▌為何人要學寫字?
翻着近乎空白的練字簿,我未及發言,女兒已問:「媽媽,點解我地要學寫字?」我心想,這次又打算搬出甚麼借口不願寫字。
不過話說回來,寫了近半生字的我,從沒細想過當初學寫字是為了甚麼。雖覺得上學學寫字是常規,卻無法列出有力的辯證。
我決定就「為何要寫字」這題目,與女兒來一場思辨對話。除了希望越辯越明,也期望她能找到學習寫字的動機。
▌女兒首勝一局
「唔學識寫字,日後出嚟工作時點同人溝通?」我嘗試從展望未來出發。
「唔洗寫字㗎,可以打字,再唔係錄音都得。」女兒完勝一局。
說得沒錯!不論日常溝通還是公務來往,這年頭我們都很少執筆寫字吧?發個短訊方便快捷。就算是不懂輸入法的長輩,直接錄音留言也可以。到2040年女兒成年時,當我們成為長輩,還有誰會不懂發短訊錄音?
先輸一局的我不輕言放棄,嘗試回到現在重新提問。
▌抗拒做練字簿的真相大白
「如果你唔學識寫字,今年點寫到生日卡送俾我呢?」
「我唔識寫嘅字,會打開書抄。」我差點想衝口讚她聰明。
「但要抄都先要認得個字,唔寫過你點認得呢?」
「寫過會認得多啲。」我似乎找到動機缺口。
「所以將一個字連續寫幾次,係咪會認得多啲?」我嘗試直接取分。
「唔會。」答時斬釘截鐵。然後再補充,「要分開幾次,有時睇書見到,或者用過幾次就會記得。」
思辨對話至此,我突然為女兒一直抗拒做練字簿而釋懷,也認清自己一直希望她學寫字背後的原因。
▌記得學習的初衷嗎?
原來,我一直擔心女兒不願寫字,是潛意識地相信多寫幾次有助認字。而女兒不是抗拒做功課,只是抗拒做練字簿。
抗拒,是因為定量定點重複抄寫,根本無助她認字。但對一個6歲孩子而言,功課是必須完成,好讓明天帶回給老師。所以抗拒的更深層次,是明知無意思卻被逼就範,而僅是為了回應制度上要求。
真相大白後,我想起陳廷三博士的家長教育課,其中一課提到「識慾」,指的是人本能上就有對追求知「識」的「慾」望,來滿足心靈需要。孩子越大,本能上對識慾需求越大。但假如追求知識的過程變得公式化,沒有給予孩子學以致用的機會,終歸會磨滅他們的學習動力,形成識慾一直被遏止的成長壓力。
面對不願做功課奴隸的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威逼利誘前有否記起,想孩子做那份功課的原因是甚麼?還是我們都已忘記學習的初衷,但求做學生就要有個交代?慶幸6歲女兒強大的「識慾」未曾磨滅,以生命本能問「點解」來反抗,為我們真正踏入這教育制度前作心理準備——提醒我們要對做功課的背後意義保持清醒,別有天淪為功課奴隸。
我期待著往後至少6年,會繼續跟女兒進行一場又一場思辨對話。而學寫字這事,只要能好好保存她的「識慾」,我相信女兒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寫字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