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有的執著》作者陳廷三博士,在書中帶出家長在現今社會下會遇到的種種壓力,而父母在科技資訊爆發的世代下,教養知識雖然唾手可得,但很多時卻令父母在養育過程負上更多的責任,每天在不同的論述中掙扎、困惑。
對現今父母之提醒
於序言首頁:「現今社會絕不缺乏為父母或家庭度身訂造的教導和建議,信息來源的級數也不只是日常街坊見聞,而是出自各類教育專家、局長官員、教授、學者、老師、醫生、社工、牧者⋯⋯他們於大大小小不同場合或傳播媒體引經據典,為家長大眾滔滔解說、傳授秘技、指點迷津⋯⋯真是林林總總,從理性知識學習到日常家庭關係,應有盡有……多少父母仍可以長期保持清醒,不為網絡羣組人云亦云的討論所動,並真正能做到親情關係不走樣、不變形,聚焦培育家中子女,讓其生命安心正常地成長,從而盡情發揮」。一針見血地提醒家長,教育潮流五花八門,為人父母要敢於為子女有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不離不棄的愛,讓子女的生命盡情發揮!
從子女到父母
另一方面,作者亦指出,「父母與子女交往,不等同於成年人與青少年或兒童相處。對於父母,子女不是普通的少年人,而是自己的骨肉;同樣,對於子女,父母不是普通的長輩,而是自己生命的源頭。無論是照顧年老的父母抑或年幼的子女,本質上都是在照顧自己的過去和將來。不過,所謂照顧自己的過去和將來,不是為了要盡甚麼責任,而是你我與生俱來的權利,能親自照顧父母及子女,其實是人生莫大的福氣。」
不過,我們由父母的孩子變成了孩子的父母,這角色上的轉變,隨著孩子的誕生看似順理成章,然而很多時我們卻忽略了自己心態上的改變 :一種「施」與「受」關係的轉化。
假若父母在心態上未能調節過來,或是仍然帶著自己兒時的缺失來成為照顧者的話,往往會在親子過程中不自覺的將彼此矛盾流露出來,甚至將自己以往的傷痛延續到下一代。
而微妙的是,到父母終於脫變成了真正的照顧者後,孩子又長大成人,反過來有能力可以照顧父母了。而父母則要再經歷一次心態上的轉變,由「施」者變回「受」者。
作者從不同層面探討及分析時下之社會現象,幫助家長放下不必要的憂慮與壓力,回歸作為父母的起點,重新審視親子關係,重拾與他們相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