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經常訝異地說認不得自己的子女,但孩子是每日長大的,過程中,大家有聽過孩子向你表達感受嗎?有時,父母無心的行為讓孩子受了傷,如果沒有注意到,或者放任不理,就會形成心結。
小時候,孩子或許無法去表現出來。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情緒也愈來愈複雜,他們也更勇於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他們可能會向你翻舊帳,可能會說恨你。但孩子為的不是傷害你,而是將心中的負面情緒表達給父母聽,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委屈,更是在試圖修復受傷的自己以及與父母的關係。
畢竟,恨的反面是愛。如果不是因為在乎,孩子其實可以選擇什麼都不說出口。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寫出「青少年對父母表達恨意的背後,是因為邁入青春期的他們,開始長出一點自我,開始覺得有力量。這給了孩子勇氣,對父母表達童年的傷痛。孩子要的其實很簡單,只是希望父母可以看見這個傷,安撫當年那個受傷的小孩,讓他們可以釋懷。」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作者: 陳雪如|出版社:親子天下
青春期子女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一個看起來很嚇人,一個看起來無害,但他們背後在傳達同樣無助的訊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請幫幫我。」父母家長於這非常時期,要教給孩子的,不是「脾氣好一點」或是「放尊重一點」,而是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並發展談判技巧,學習協商與溝通。要明白,子女都進化成青少年了,家長當然也要跟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