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聽過呢個人生建議:「唔好同朋友、伴侶合作做生意,因為工作同個人感情混為一談,好難拿捏平衡」。偏偏當你同另一半一齊升Level成為父母,就必需協作,成為育兒呢項非人任務嘅「合作伙伴」。
新角色下的夫妻育兒挑戰
好多夫妻生咗小朋友之後,都會選擇(或者無可奈何地)將浪漫同愛情暫時放埋一邊,以優先考慮「父母」的新角色。然而,這種做法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關係出現暗湧,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在育兒壓力下變得更加嚴重。
今日參考一篇國外的報導,同大家一齊睇下在家庭或婚姻治療中常見的伴侶溝通課題,唔知會唔會都令大家有所共鳴~?
1. 家務分工不均的挑戰
如果你喺小朋友出世前,已經唔太滿意家務分工,那麼孩子的加入可能會使這個問題更加惡化,但其實即使你和伴侶在成為父母之前已經好好咁分配咗家務,隨著責任增加,這種平衡也會受到考驗。
難怪對唔少香港雙職家庭嚟講,家傭、長老嘅幫助不可多得。就連婚姻與家庭治療師Laci James都建議父母——特別係新手父母——喺有需要時要借助外力,協助基本需求,以及打掃、照顧寵物、購買雜貨等,作為支援。搵人幫手並不可恥。
2. 親密關係的疏離風險
喺華人社會大家可能難以宣之於口,但其實唔少夫妻成為父母之後,性生活會有巨大轉變,而呢個親密關係嘅缺失長久下來,會損害夫妻間嘅親密感,為二人關係帶嚟挑戰。
至於點解呢個情況會咁常見?一方面又係因為育兒的工作量大得驚人,根本無時間、空間、精力再去談情,婚姻與家庭治療師James指出當父或母一方整天對著需求殷切的孩子,長期被抱,一天過後,就會失去追求身體親密感的慾望。另一方面,好多新手父母在孩子出生後開始,就展開「全家一齊瞓」嘅生活,或者媽媽同子女同房,爸爸獨自睡,並以年計,夫妻二人鮮有獨處時光。
所以,若想要在孩子出生打後的日子保持夫妻間的親密感,「刻意安排」可以說是必需的。當然,親密關係不單單只是性生活,也包含心靈上的連結,感受到互相的關懷和愛惜,所以無論是何種形式,最重要是夫妻二人都能在那個刻意安排的時光,尋找到親密的連結,滋養彼此的關係。
3. 教養風格的分歧
我們常言父母應該是教養上的「最佳拍擋」。當父母能夠同一陣線,很多教養難題處理起來,都會事半功倍。可惜的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希望成為哪種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夫妻的願景不見得必然是一致的。
不止國外的例子,就算是我們接收到的求助,也有不少是關於父母各有不同的教養觀,引起了二人磨擦。這點需要雙方都努力磨合,嘗試認清自己的教養觀點從何而來,包括原生家庭的影響,從而增加彈性。
4. 適應新角色的心理挑戰
這一點相對無形,很多人未必能清楚表達當中帶來的壓力。
編輯想起了韓劇《產後調理院》中的經典對白:「懷孕生產就是這樣,人們都嚷嚷著那是美好開心的過程。然而,經歷過的女人在過程中並不全是開心,懷孕很疲憊、生產過程很慘忍,恢復的過程……就是難堪。」新角色的經驗和我們的想像跟預期很可能有著巨大的落差。
適應需要時間,父母要在當中找到自己新的角色,新的位置。
係咪睇到呢度已經勾起咗你哋唔少成為父母的辛酸?仲未完㗎…尚有3點下集再同大家分享,也會談談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陪大家一齊走過這段父母的試煉~
參考資料
- Holmes, M. (2024, August 1). 7 relationship issues that parents bring up most often in therapy. HuffPost UK.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