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省思 讓孩子做自己吧!他有我們的基因,卻永遠不會是父母的複製品 天爸29/06/2020 29/06/2020 孩子只是因我倆來到世間,他有他的生命,他有他的任務與使命,父母只是插秧的農夫,有沒有好收成,要看天時地利與人和,再努力形塑榖物,但生命還是依本身的特性成長,不只勉強不來,即使初心只是用心栽種,但往往也不是如願如期。... 2K1
人物訪問 嚴守家規?「孩子需要行先」就是我家的家規! 歡迎投稿03/06/2020 19/05/2021 回想當初,我們選擇讓孩子自己睡,但每次他們夜半發惡夢,或有需要的時候,我們也會立刻去安撫他們。我們寧可半夜多起幾次身,持之以恆,孩子會慢慢明白,爸爸媽媽即使不與他們同睡,只要呼喚我們,我們亦會馬上去照顧保護他們。久而久之,孩子們便會漸漸建立起安全感,能夠獨自入睡,... 6K8
書寫省思 繪本教會我的事:讓孩子學會欣賞獨特的自己 Hey!mama15/05/2020 某程度上,孩子的自我形象是由父母一手建立。自信,從來不用靠名校學位,也不需要獎杯獎狀,這些只是父母為自己加冕的光環。孩子期盼的是我們一句鼓勵、一個肯定。當別人仍在談論什麼「贏在起跑線」,甚至「贏在子宮裡」,我說,懂得欣賞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者。... 7.9K2
研究咁講 心理學家:孩子天生高度敏感,父母可以這樣照養 POPA編輯部22/10/2019 22/11/2023 「蘭花型」孩子由於天生高度敏感,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情緒也更容易受傷。不少家長立即留言表示認同,吐出養育蘭花型孩子的父母心聲——「照顧他們真是很沒辦法又很累」。是的,蘭花型孩子,給家長下了一道很艱澀的考題,但這並不是無解的難題。... 100.8K10
人物訪問 接納孩子——就是接納他一切的美好與缺陷 編輯阿E16/10/2019 09/12/2024 孩子生來就不完美,容易看得到的外在缺陷、及不太容易察覺到的內在缺陷,父母不接受就不會與小孩一同去面對,只有接受,孩子才有機會開展適當的治療,並走上適合自己的道路,像曾生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過豐盛的人生。... 11.3K3
1-3歲人物訪問 孩子跟你對著幹,教訓他不是唯一的應對方法 歡迎投稿09/10/2019 14/06/2021 理論有很多,但都不及自己對兒女的認識。當我們平時夠了解我們的孩子,我們就知道哪些是孩子的『異常』行為。再行一步,我們便可以想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他表現『異常』。... 14.7K7
研究咁講 蘭花、蒲公英、鬱金香,你的孩子是高敏兒嗎? POPA編輯部25/09/2019 06/04/2023 有一類孩子,對外界環境很敏感,明明是「小事」反應卻很大,情緒很易激動……你認識這樣的孩子嗎?還是你的孩子就是這樣?心理學學者Dr. Michael Pluess將這種高敏感孩子稱之為「蘭花型」。... 34.1K10
中學路上專家同行青少年 駐校社工:親子溝通,溝極唔通? 思路(註冊社工)08/09/2019 04/05/2023 親子溝通最緊要、最難學的部份其實不是說話,而是聆聽。當我們發現怎樣說都沒有用,很可能不是因為我們說不夠,而是聽不夠。讓子女知道你願意聆聽是讓他們肯坦誠地和你溝通的關鍵。... 17.9K11
書寫省思 共學共養,育兒路上我們都需要同路人 希婷06/09/2019 25/05/2023 共學讓我學習去愛和欣賞作為「媽媽」的自己,讓我更有信心善養女兒,也放心讓女兒在她們身邊成長,共養令我深刻感受到家長自身成長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和家長間互相支援的難能可貴。... 7K3
專家同行 註冊家庭治療師:憤怒是障眼法,隱藏著什麼你知道嗎? 李姑娘(英國註冊家庭治療師)04/09/2019 10/10/2025 心理學教授Dr. John Gottman建議,我們可以嘗試把憤怒想像為冰山。憤怒只是表現在人前的一小部分,在冰山底下潛藏著的是各種不同未被言喻的情緒,可以是傷心、焦慮、驚慌、失望、委屈、羞愧、被忽視、不信任、妒忌、自卑、孤單、挫折等等。... 9.5K7
編輯推介 編輯推介:世界並不完美,但愛能創造奇蹟 POPA編輯部21/08/2019 27/08/2019 Auggie因為受到同學嘲笑回到家痛哭著問媽媽:「為什麼我必須這麼醜?」媽媽說:「寶貝,你不醜。」Auggie說:「你是我媽媽,你才會這樣說。」媽媽強忍著淚水,對Auggie說:「我是你媽媽,我才最瞭解你……... 5.1K3
3-6歲研究咁講 華人家庭的陌生事:齊來學如何召開家庭會議 POPA編輯部08/08/2019 14/06/2021 美國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Dr. Jane Nelsen 坦言,要規劃家庭會議的確不容易,年紀太小的孩子可能會搗亂、年紀大點的又可能會嫌老土,更重要是,家長自己本身也沒學過要怎樣組織和主持一場家庭會議!... 9.4K2
書寫省思 孩子真的有需要「快啲啦」嗎? 初08/08/2019 13/08/2019 女兒的耳朵好像會自動過濾我的催逼,任憑我怎樣大吵大鬧,她還是從容不迫地寫字;任憑全家人多焦急地嚷着「遲到喇!快啲啦!」,她還是不慌不忙地把鞋子一隻一隻的穿上。我回想自己為甚麼非要妹妹「快啲啦」不可?... 7.9K7
編輯推介 編輯推介:讓孩子參與家庭會議,學會為自己作主 編輯 Samantha07/08/2019 20/03/2023 這位年輕的領袖說她小時候,父母就會在每個周五的晚上,跟孩子開「家庭會議」,討論當時家中的大小事務。會議甚至會有人做筆記。甚是認真。這些會議由爸爸或媽媽主持,但並非一言堂,而會議只有兩個規則,一是所有人都可以開放自由地表達意見,小朋友批評父母,也不會被視為不敬或無禮... 9.4K8
0-1歲1-3歲3-6歲6-9歲9-12歲研究咁講 不要將「愛」與「溺愛」混為一談 POPA編輯部18/07/2019 14/06/2021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想滿足孩子需要時,另一半卻指責你溺愛孩子?或者家中有長輩以愛錫孩子為名,在你眼中卻是縱容縱壞?到底該如何區分真正的愛與溺愛?... 23.2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