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親子關係大挑戰——孩子成年後,與父母疏遠是必然的嗎? 科豆23/02/2023 16/11/2023 原來,跟父親疏遠並不是什麼稀有事件。 一項新的美國研究發現,成年子女與父親疏遠比與母親疏遠的可能性大四倍。研究中,只有 6% 的成年子女指他們與母親有過一段時間的疏遠,但就有26% 的成年子女表示他們與父親有疏遠過。... 1.4K1
成年孩子研究咁講 在職媽媽釋放壓力與愧疚感,研究指子女將來各佔一優勢 POPA編輯部13/02/2023 16/11/2023 2015年的一個刊登於SAGE Journals的研究,發現比起全職媽媽的女兒,在職媽媽的女兒在最終的職業生涯的表現得更好。研究的兩份問卷訪問了橫跨29個國家超過100,000位男性與女性,揭示了媽媽工作如何影響他們的成年女兒,包括他們自己的事業,以及在家照顧孩子... 2.1K1
研究咁講 研究:Sharenting,對孩子最大的危機是—— POPA編輯部08/02/2023 16/11/2023 Sharenting,又被譯作父母分享或分享教養,是Sharing(分享)與parents(父母)兩個詞彙的結合,通常指父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孩子生活。Sharenting現象在社交媒體很常見,父母不時分享孩子的點點滴滴,但這些私人分享,可能會導致嚴重網絡風險。... 2.3K2
研究咁講 研究:男士放手機在褲袋,竟影響生育能力? POPA編輯部03/02/2023 16/11/2023 而現代社會確實好難避免用手機嘅,所以史丹佛醫學院副教授Andrew Huberman也建議大家最好唔放手機入前袋,或者可能避免擺手機落後袋,總之就係令手機可以遠離鼠蹊部。... 2991
1-3歲3-6歲學前教育研究咁講 朋輩影響:「近朱者赤」有科學根據? POPA編輯部02/02/2023 16/11/2023 朋輩影響在年幼孩子身上也出現?大家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研究發現,原來孩子傾向與自己正向情緒程度相近的人一起玩。而且在整個學年間,孩子們的正向情緒度和主動控制能力,也變得與玩伴越加相似。至於負向情緒度較高的孩子,則傾向較難與其他孩子建立社交關係,更別說成為... 1.1K1
研究咁講 夫妻溝通要注意——男女大不同? POPA編輯部13/01/2023 15/03/2023 用我們一位爸爸同事的親身經曆去解釋就很易理解,有一次同事的太太在工作上遇到一次不如意事,爸爸同事聽後不自覺地進入了解難模式,提供了不少分析及建議,但太太反而更加悶氣:「你就不能認同一下我的感受嗎?我就是想吐吐苦水而已。」這正是男女面對壓力時的不同反應導致的分歧,不... 1K1
3-6歲專家同行小學生涯有根有據 假如小新升小後要見言語治療師…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12/01/2023 21/11/2023 花了這麼多筆墨去探討小新,除了想跟我的童年致敬外,也想借用這位為人熟悉的幼稚園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些言語治療的核心概念和小竅門:當中有關觀察學齡孩子的語言、給予不同種類的提示、在合適時間逐漸褪去提示,還有家長參與的重要性,不知道大家又接不接收到呢?... 8652
研究咁講 學童焦慮5大跡象以及家長幫助緩解方法 編輯 Anna10/01/2023 21/11/2023 學童焦慮及自殺,是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而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新近公布,在2021年,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達到了歷史新高的 1.7(計算以每十萬人計)。年輕孩子的自殺率上升為我們響起了警號,提醒父母要採取行動。隨著近日小學逐漸恢復全日制,不知道大家的孩... 1.2K2
研究咁講 談羞辱:羞辱的不同種類 POPA編輯部06/01/2023 16/11/2023 如果家長只是希望孩子服從、守規矩以及聽從權威,那麼羞辱孩子確實能達到目的,傷害也沒有體罰明顯。可是,我們相信家長都不是想控制與傷害孩子,而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並長大成為一個情感成熟,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1.3K1
研究咁講 談羞辱:什麼是羞辱? POPA編輯部06/01/2023 16/11/2023 羞辱是什麼呢?根據《善養小童成大童》書中所寫:「羞辱是讓孩子對自己有負面的思想和感受,從而令他們停止做出某種行為。只要是一個直接或間接的,針對孩子是什麼的批評,就是羞辱。」... 1.5K1
3-6歲專家同行 蠟筆小新嘅無厘頭會唔會係因為佢…?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04/01/2023 21/11/2023 《櫻桃小丸子》已經刨完,《忍者亂太郎》也已經看了,文債累累但靈感枯竭的結他她小姐再次求助卡通片大神,打算從中吸收童真和創造力。而今次被寵幸的正是《蠟筆小新》。... 1.2K2
研究咁講 談談默認父母:可能影響夫妻關係,以及其他方面? 編輯 Anna30/12/2022 21/11/2023 看到這些後果,大家可能都意識到,一旦有人成為了默認父母,就算一開始有個一心想幫忙的好隊友。但日子久了,習慣了這個模式,自然覺得默認父母什麼都能搞得定,好隊友也慢慢成為幫不了忙的豬隊友,更別說一開始就不伸出援手的伴侶。... 0.9K1
情緒系列有根有據 |給父母的情緒課|談憤怒第四回——家長如何息怒? 編輯 Samantha29/12/2022 08/03/2023 憤怒不全是負面的,從行為看出情緒,再往下走,能讓我們了解更多自己深層的情緒、期望等等。一層一層,看清了,我們才有機會讓憤怒的感覺真正被消化。那下次我們就不會憤怒了嗎?不一定,但慢慢我們就更加能夠知道自己的情緒從哪裡來,也就更能掌控用怎樣的行為表達出自己的憤怒了。... 1.2K2
6-9歲9-12歲研究咁講 研究:想孩子學懂大方原諒他人,要先做到2件事! POPA編輯部23/12/2022 23/12/2022 研究員先讓孩子想像自己在不同場景裡面,當中會有人做錯事,有人會道歉有人則沒有,然後再交由小朋友決定要不要原諒對方。例如是想像和朋友組隊踢波,但完全沒人傳波給他。有的隊友會選擇在隔天道歉,有的則若無其事,然後研究員就會問小朋友原不原諒他們。... 5.6K3
3-6歲6-9歲研究咁講 不要小看用餐習慣:家人同枱食飯對孩子身心健康有長遠益處 POPA編輯部23/12/2022 15/03/2023 你哋屋企用餐習慣係點?父母們會唔會因為工時長,未必經常夾到時間同孩子一齊食飯?唔好睇小一齊食飯嘅威力,其實透過一家人一齊用膳,孩子所獲得嘅長遠益處,比你所想的仲要多很多!... 3.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