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問 我女兒不是不會說話,只是她有選擇性緘默症 饒方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23/11/2020 19/05/2021 選擇情緘默症對我們來說很陌生,而且沒有明確成因,只能推斷或許是因為我們在她很小時送過她到嫲嫲家居住,她曾受到親戚不停的責罵以及被人冷落,加上我又是緊張大師,事無大小都管束著她,讓她只能以沉默回應世界。... 14.5K3
Watch LaterAdded 03:23 0-1歲3-6歲動畫短片 【動畫】分享有時,強迫非好事!? POPA編輯部06/04/2016 18/12/2024 好多家長都希望小朋友可以從小就學會分享,但苦口婆心叫小朋友分享自己手上嘅玩具,就真係可以令小朋友明白「分享」嘅真締?... 18.2K250
專家同行有根有據 世上並沒什麼教養絕技,學會修復就對了 POPA編輯部03/05/2024 17/07/2024 我們都想找到教養的絕技,但臨床心理學家Dr. Becky Kennedy卻說,若只有一件事是家長必需要學會的,那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修復」(Repair)!她指與其愧疚自責,把關係修復才是父母最需要學會的事。... 2100
情緒系列有根有據 父母們,大家準備好為孩子做情緒教育了嗎? 編輯 Samantha30/10/2023 16/11/2023 情緒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單止能教養出情緒平穩的孩子,還能讓孩子成長為心智成熟的大人。如果,所有孩子都曾學過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他們仍然會難過,會傷心,會憤怒,卻會有截然不同的回應方法,能梳理自己,而不會內耗。他們也不會輕易將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反而有能力建立... 7841
書寫省思 有一種不合群叫「媽媽擔心孩子不合群」?(上) 紙老虎28/09/2023 16/11/2023 看著孩子不合群,我心痛了。主人家的小孩房裡有間精緻的娃娃屋,女兒就一直守在那處獨個兒玩。孩子們在那房間進進出出,偶爾也會玩娃娃屋,只是平日和其他小朋友都算和睦共處的女兒,今天不知怎的不怎麼受歡迎。... 3.3K1
1-3歲3-6歲學前教育研究咁講 朋輩影響:「近朱者赤」有科學根據? POPA編輯部02/02/2023 16/11/2023 朋輩影響在年幼孩子身上也出現?大家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研究發現,原來孩子傾向與自己正向情緒程度相近的人一起玩。而且在整個學年間,孩子們的正向情緒度和主動控制能力,也變得與玩伴越加相似。至於負向情緒度較高的孩子,則傾向較難與其他孩子建立社交關係,更別說成為... 1.2K1
Watch LaterAdded 04:36 動畫短片 手足多衝突,父母點介入? POPA編輯部07/12/2022 18/07/2023 手足之間像是鬥氣冤家般很常見,有些家長認為好正常,沒什麼大不了,一家人不會記仇。你以為他們長大後自自然然就會相處得好?但這是否事實?... 29K568
3-6歲6-9歲專家同行 話多進取型孩子也會交不到朋友?——從丸尾同學說起(上) 結他她小姐(言語治療師)29/07/2022 09/03/2023 是的,「社交差」不一定是指那種頭聳聳,不敢望人,也完全不敢與人傾偈那種,他們還可以化身為丸尾的言行那般:「太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只懂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喜歡的」、「讀不懂別人沒有興趣的想法」。這些看似外向進取的表現,也許就是孩子交朋友路上的「趕客」行為。... 5.3K2
書寫省思 真誠道歉,父母和孩子誰比較拿手? 瑋瑋媽28/09/2019 08/08/2024 我自問曾認真的花了不少心思,才能夠鼓起勇氣向女兒真誠道歉。而女兒的爸爸,平時要「耍冧」,除了一句「Sorry」就什麼都沒有了。但這個三歲人仔,竟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做到,而且,比我們大人做得還要好。... 3.5K1
3-6歲研究咁講 華人家庭的陌生事:齊來學如何召開家庭會議 POPA編輯部08/08/2019 14/06/2021 美國註冊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Dr. Jane Nelsen 坦言,要規劃家庭會議的確不容易,年紀太小的孩子可能會搗亂、年紀大點的又可能會嫌老土,更重要是,家長自己本身也沒學過要怎樣組織和主持一場家庭會議!... 9.2K2
Watch LaterAdded 03:39 動畫短片 忽視情感需要,後果可大可小? POPA編輯部11/10/2017 12/04/2023 很多媽媽都會花很多時間跟初生BB聊天講故事,想好好陪伴他,不過也有部分人認為照顧BB,放個人在旁邊就夠。事實真的如此?忽視情感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20.3K449
Watch LaterAdded 05:02 動畫短片 【動畫】怕醜仔,好蝕底?(下集) POPA編輯部06/01/2016 06/01/2025 上集提到,內向者雖然優點多多,但不愛表達、喜歡獨處的性格卻令他們經常為人詬病,為甚麼呢?這大概跟社會風氣有關。... 23.4K263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看同理心|照顧自己與關愛他人掙扎 科豆28/08/2024 14/09/2024 同理心很重要,尤其是在小孩子7-9歲的這個人生階段,但這不代表所有孩子都需要我們更大力度的教導他們同理心,有時也得教會孩子照顧自己。... 1650
專家同行 解答家長疑難:情緒高敏孩子的社交挫折,父母如何孩子有安全感? 編輯 Samantha09/11/2023 09/11/2023 情緒高敏孩子的社交挫折,父母如何孩子有安全感?你提到孩子算是情緒敏感,我們得了解敏感的孩子通常對於別人的情感都很敏銳,這樣的特質,用在好的地方可以讓她更好的和別人連繫,例如你女兒會主動照顧同學,我相信就是因為她敏銳地看到了同學的需要。... 5901
書寫省思 有一種不合群叫「媽媽擔心孩子不合群」?(下) 紙老虎29/09/2023 16/11/2023 童年的我比較害羞和被動,面皮很薄,不懂「埋堆」,不合群,覺得交朋友很難,因此朋友不多,總是隱約地感受到孤單。現在看著女兒,彷彿再見自己的童年,下意識覺得孩子不合群,「不能夠再這樣下去」。... 2.9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