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問 專注力不足惹的禍|我和女兒都不喜歡做功課 歡迎投稿03/03/2022 06/04/2023 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我們開始了學習親子靜觀,不單是女兒,我也要一同上課。 我們的課部分是一起上,部分是分開上的。當我聽說,她在孩子的課堂上能用『心情圖畫』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我也很驚訝。她跟我分享自己學過的『青蛙坐定定』等,這些更易被孩子理解的靜觀技巧,... 7.2K3
研究咁講 研究:你知道「父母倦怠」嗎(下)|不僅照顧孩子,父母也要照顧自己 POPA編輯部17/02/2022 23/08/2022 孤單感與倦怠很有關,心理學教授Moïra Mikolajczak指出,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公開談論父母倦怠,可以令他們意識到這是一件很尋常的事。當父母們明白有很多父母都有相似的經歷,自己並不孤單,便可消除一些羞恥及愧疚感。大家可能會想,我們可以跟誰談呢?... 3.1K1
研究咁講 研究:你知道「父母倦怠」嗎(上)|累極了,也是一種症狀 POPA編輯部17/02/2022 23/08/2022 除了上面提到父母會生出自殺及逃避的念頭之外,倦怠可能會令父母忍不住對孩子做出暴力行為,甚至乎父母倦怠程度愈高,他們脅迫及懲罰孩子的機率更高。這些行為不單對孩子有害,對父母也會有影響,使他們陷入惡性循環。因為事情過後,父母會感到愧疚,然後會反思自己,結果卻在第二天變... 2.8K3
0-1歲初生嬰兒書寫省思 小說系列|來一盆溫度剛好的洗澡水,然後我成為了一位母親 李心尹(Natalie)03/01/2022 初為人母沒甚麼成就可以解鎖,而且你開始意識到,就連堅持水溫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你預備精神彈藥來對抗七嘴八舌,戰役每天上演,成就卻遠在天邊。你有感在未來的日子能堅持己見,不是易事。你拼了命把孩子擠出來,但話語權不到你來。... 3.4K3
書寫省思 育兒KPI,你今日meet到未? 不求人16/12/2021 17/12/2021 初為人母的我對此很緊張,每次知道其他小孩的神速發展,什麼半歲已經會拍手、7個月都未到就坐得穩、未夠1歲已經會行,忍不住不停想為什麼我女兒不會爬、不會這個不會那個呢?是我做少了什麼影響了她的發展嗎?... 3.5K5
研究咁講 研究:花大半天餵母乳好累,但原來有不為人知嘅好處? POPA編輯部13/12/2021 13/12/2021 研究要求媽媽們做咗一連串心理測試,分別量度咗佢哋嘅四大範疇,包括學習、延時回憶、執行功能以及處理訊息速度。結果顯示出, 50歲以上而又曾餵過母乳嘅媽媽們嘅認知表現特別好。研究員形容,意味住過去餵母乳呢個經驗,喺媽媽們年紀開始大時,可能發揮到「神經保護」的作用。... 4.7K1
書寫省思 媽媽們,怎麼我們總在內疚? C媽27/10/2021 27/03/2024 試過因睡眠不夠,精神欠佳,一時忘了封好圍欄,令BB跌倒大哭,自己心慌意亂,整天的心都乸住痛。最難受的是,每天上班前也要把BB交給家人照顧,BB定必會抓實我哭得聲嘶力竭,像是被我拋棄般,但我只能強忍著心痛,狠心放下他跑出家門。心裡滿是罪疚。... 10.2K3
書寫省思 如何化解媽媽的情緒風暴:重頭去接納孩子與自己 Joan22/10/2021 22/10/2021 有段時間,我幾乎每天跟女兒因為學業問題起衝突,我的不滿和情緒經常如同洪水決堤一樣傾瀉而出。但我深知任由情緒爆發可能會破壞孩子自尊、破壞親子關係,甚至讓我事後無比討厭自己。為了改善這一點,我嘗試過很多辦法控制情緒:... 3.8K1
專家同行成年孩子 家中孻女卻成眾人「大家姐」——側寫梅艷芳的成長故事,談手足出生排序失衡(下) 家庭治療師 Peggy Chan13/10/2021 23/08/2022 強烈的慢性焦慮往往使我們不能客觀評估現實、視野狹隘、偏執和處事情緒主導。父母的焦慮亦往往以「過度保護孩子」的形態出現,並反映在親子間過於糾纏的關係之中。... 11.6K5
專家同行成年孩子 家中孻女卻成眾人「大家姐」——側寫梅艷芳的成長故事,談手足出生排序失衡(上) 家庭治療師 Peggy Chan13/10/2021 19/10/2021 梅艷芳在她短暫的生命裡,早就紅透半邊天,在娛樂圈中備受愛戴,對朋友及後輩特別提攜,為社會公益義不容辭,圈內圈外都被尊稱為「梅姐」,而她離開那年才不過四十歲。她這樣的性格特質,怎樣看都似是大家姐才會有的,可是事實上,梅艷芳在家中排行最小,有兩個兄長和一個姊姊。要理解... 12.8K7
研究咁講 我們都值得愛與歸屬,別麻痺情緒 POPA編輯部27/07/2021 22/08/2022 要整理自己的思緒從來都唔不容易,有時家長自己都未能處理好自己的思緒,要幫助孩子梳理就更困難。學者 Brene Brown曾說過,我們都不會喜歡脆弱感、悲傷、羞恥、害怕、失望等感受,麻痺情緒正是我們應付脆弱的方法。可惜的是,我們無法局部麻痺情緒,切斷沮喪或悲傷,意味... 4.8K2
3-6歲6-9歲9-12歲中學路上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停課危害媽媽精神健康」是真的?研究也這樣說! POPA編輯部19/07/2021 比起早於6月已優先復課,仔女要過埋暑假先可以返學嘅媽媽,心理健康受到更嚴重嘅影響——佢哋長期感到壓力、失眠多咗、會感到唔開心同抑鬱、覺得自己無用、克服唔到困難,同埋覺得自己無辦法享受日常生活。... 1.1K1
1-3歲3-6歲6-9歲9-12歲小學生涯幼兒教育書寫省思 疫情為何會令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家長可以留意這3點 C媽16/07/2021 16/07/2021 停課前,我還能勉強應付,因為大仔返全日班,上午能集中照顧細仔。停課不夠一個月,長期「一打二」令我招架不住。每天行程滿滿,大的要管功課、學習、自理;小的又要餵奶換片,還有每日無休止的洗衫、煮飯、洗碗……忙得就像上一代父母說的:「得閒死唔得閒病」。有時候很想自己有兩個... 2.3K1
特約內容研究咁講 親職壓力同華人文化有關?一齊建立自閉症友善的社會文化 POPA編輯部12/04/2021 19/04/2021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國際校區 2015 年嘅一個研究發現,相比一般孩童的家長,自閉兒的父母有更多親職壓力和抑鬱症狀,而且他們較常用無助於適應的應對方式(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y)去回應眼前嘅挑戰,例如抽離或逃避。... 2.6K1
書寫省思 父母壓力 | 媽媽那條青筋背後的故事 C媽22/03/2021 26/09/2024 小時候,我們常常聽見左鄰右里評價:「隔離屋個師奶好惡呀!」戲稱她像哥斯拉一樣每天也在咆哮。但拉近鏡頭到屋內,我們又何曾關心過,究竟「隔離屋個師奶」發生了什麼事?... 2.9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