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省思 想孩子的好奇心種子發芽|來做個容許孩子「有問題」的大人吧 阿星媽21/07/2023 我告訴自己,就算我未必懂得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我至少要容許孩子發問,鼓勵孩子去找答案,甚至跟她一起尋根究底,而不是讓她錯覺問問題就是錯,就是「問題兒童」。孩子的好奇心種子在大人的耐心回應下定會慢慢發芽。... 1K2
編輯推介 繪本介紹|孩子覺得在學校格格不入怎麼辦? 編輯 Anna13/04/2023 16/11/2023 你們有擔心過孩子在學校交朋友的情況嗎? 有時即使孩子看起來沒什麼,在成長的路上,他們或許都有過一個瞬間,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法融入人群。尤其走進學校中的群體時,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立刻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有時甚至要勉強自己,去偽裝成不是自己的模樣。... 1.7K5
編輯推介 編輯看動漫《間諜家家酒》|談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編輯 Samantha16/03/2023 16/11/2023 其實孩子都有好多內心小劇場,孩子行為背後總有原因,而正因為我哋無讀心嘅能力,不是更應該要好似洛伊德咁,透過仔細觀察同埋溝通去理解孩子嗎?... 8692
1-3歲書寫省思 在孩子的想像世界中,死亡原來可以如此溫暖 紙老虎13/03/2023 16/11/2023 原本我還沒有就生死教育這課題思考太多,卻意外地在一次恐龍展覽中跟未滿三歲的女兒開啟了這個話題。前陣子科學館設置了恐龍展,雖然女兒對恐龍興趣不大,但恐龍化石畢竟並非常見之物,因此我們一家都有到場參觀,一起開開眼界。一如所料,女兒並沒有像同場許多小朋友般雀躍,只是靜靜... 8383
0-1歲1-3歲書寫省思 誓不偏心!致成為了哥哥的大兒子,請繼續做媽媽的小寶貝! 哈夏(はは)17/01/2023 21/11/2023 爸媽決心不偏心,向你許下承諾。我很努力尋找如何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的方法,也向已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父母請教,希望可以做好準備。例如我們要嘗試從哥哥的角度理解家中多了小弟弟這件事。只有兩歲的他,本來受盡萬千寵愛,一個人獨佔父母,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7551
研究咁講 管教時不批評孩子,就代表縱容他?心理學博士怎樣建議? POPA編輯部23/12/2022 14/11/2023 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Anna Kaminsky說,批評與改正其實是兩件事,前者側重於批判而非協助孩子,例如是「你很自私」、「你很壞」;後者卻是溫柔堅定地告訴孩子做錯了,並耐心解釋為何他做錯了、下次又可以怎樣做得更好。... 2.3K1
Watch LaterAdded 03:51 動畫短片 「唔好喊」令EQ變低?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商數提升自我價值? POPA編輯部19/12/2022 19/12/2022 好多時小朋友有負面情緒,家長馬上便說:「唔准喊,即刻同我收聲!」希望以此訓練小朋友控制情緒的能力,但是不是不准他哭,他的不安就會自然消失?... 61.3K1.2K
編輯推介青少年 青春期子女父母的參考書:《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POPA編輯部06/12/2022 07/08/2024 台灣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在《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書中寫到,「青少年對父母表達恨意的背後,是因為邁入青春期的他們,開始長出一點自我,開始覺得有力量。這給了孩子勇氣,對父母表達童年的傷痛。」... 2.1K1
Watch LaterAdded 04:15 3-6歲動畫短片 了解小朋友講大話原因 如何令孩子知道誠實的重要性? POPA編輯部06/12/2022 12/12/2022 從小到大,我們都教導小朋友要誠實,然後有一日,你竟然發現他們學會講大話……那應該怎樣辦?不理他?拆穿他?還是打到他不敢再講?... 58.3K652
6-9歲人物訪問小學生涯 二選一│為孩子離開香港,還是留下? 歡迎投稿03/11/2022 06/04/2023 我自認是個比較chill的媽媽,一直以來我們也沒有在學業上施予壓力給哥哥,並沒有給哥哥報補習班,覺得他能學會知識就可以,成績只是次要。但即使如此,哥哥仍然很不適應香港傳統的學習模式,似乎是除了轉換環境外,無法解決的問題。... 5.1K2
專家同行 5 Love Languages|愛的五種語言——親子篇 琪琪心理師(台灣諮商心理師)07/09/2022 29/07/2024 其實每個人的Love Languages,即最能接收到愛的形式不同,沒有對錯好壞,就是個人喜歡、感受不同,隨著年紀增長也有可能變化。認識自己愛的需求形式,有助於表達需求;了解對方愛的需求形式,有助於給予對方最能接受到愛的方式。... 11.2K3
研究咁講 研究:媽媽不快樂,所以孩子不快樂? POPA編輯部20/07/2022 22/03/2023 來看看美國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的研究,心理學助理教授 Chrystyna Kouros 指媽媽抑鬱徵狀程度較高,孩子確有較大風險會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不過有些孩子卻能「逃出命運」,原來這是因為關鍵不在於媽媽抑鬱有多嚴重,而... 1K2
人物訪問 至親至疏(下):無法割裂的關係 歡迎投稿05/07/2022 06/04/2023 青少年時期,我與哥哥感情已很深厚。同時,生活依然不如意的母親,也開始折騰自己,更折騰這個家,哥哥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當二人還未爆發衝突,我就已經為哥哥搖旗吶喊,完全站在母親的對立面。 因此,我與母親關係日漸惡化,她心有不甘,覺得我是叛逆期,希望我可以如幼時一... 3.7K1
人物訪問 至親至疏(上):漸行漸遠的兩母女 歡迎投稿05/07/2022 06/04/2023 我曾經有很長時間都很眷戀母親,不然就不會明知母親電話打不通,但還是鍥而不捨地打去。現在看,我知道母親有表露過對我的關心,即使遠遠滿足不了我的需求,但確實存在。不過,那時的我卻很難去理解她的關心,主要是她的語氣總是令我難受。... 4.3K1
書寫省思 26年後才道的別|我童年的交友遺憾 紙老虎07/06/2022 媽媽當年的苦心我自然明白,同儕關係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容忽視的影響。父母緊張孩子交到哪門子的朋友絕對無可厚非。誰能怪責一個愛女心切的媽媽呢?... 5.1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