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咁講 談談默認父母:可能影響夫妻關係,以及其他方面? 編輯 Anna30/12/2022 21/11/2023 看到這些後果,大家可能都意識到,一旦有人成為了默認父母,就算一開始有個一心想幫忙的好隊友。但日子久了,習慣了這個模式,自然覺得默認父母什麼都能搞得定,好隊友也慢慢成為幫不了忙的豬隊友,更別說一開始就不伸出援手的伴侶。... 0.9K1
6-9歲9-12歲研究咁講 研究:想孩子學懂大方原諒他人,要先做到2件事! POPA編輯部23/12/2022 23/12/2022 研究員先讓孩子想像自己在不同場景裡面,當中會有人做錯事,有人會道歉有人則沒有,然後再交由小朋友決定要不要原諒對方。例如是想像和朋友組隊踢波,但完全沒人傳波給他。有的隊友會選擇在隔天道歉,有的則若無其事,然後研究員就會問小朋友原不原諒他們。... 5.6K3
3-6歲6-9歲研究咁講 不要小看用餐習慣:家人同枱食飯對孩子身心健康有長遠益處 POPA編輯部23/12/2022 15/03/2023 你哋屋企用餐習慣係點?父母們會唔會因為工時長,未必經常夾到時間同孩子一齊食飯?唔好睇小一齊食飯嘅威力,其實透過一家人一齊用膳,孩子所獲得嘅長遠益處,比你所想的仲要多很多!... 3.1K2
研究咁講 管教時不批評孩子,就代表縱容他?心理學博士怎樣建議? POPA編輯部23/12/2022 14/11/2023 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Anna Kaminsky說,批評與改正其實是兩件事,前者側重於批判而非協助孩子,例如是「你很自私」、「你很壞」;後者卻是溫柔堅定地告訴孩子做錯了,並耐心解釋為何他做錯了、下次又可以怎樣做得更好。... 2.3K1
1-3歲3-6歲研究咁講青少年 研究:甜食損記憶力,唔通食糖唔止蛀牙仲會蛀腦? 科豆23/12/2022 23/12/2022 美國佐治亞大學一個針對幼鼠的研究更進一步發現,牠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組會因攝取高糖的飲食習慣而變得不一樣,當中高糖餐單會令腸道的兩種細菌數量大幅增加,而這兩種細菌會通過改變寄主本身(即係嗰個人)的遺傳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影響海馬體的正常運作。... 1.8K1
研究咁講 研究:家長教育係潛移默化,改變信念為孩子帶來正面影響 POPA編輯部22/12/2022 22/12/2022 不過,一段時間後,團隊發現受試組家長嘅信念一致發生了正向變化,而且訓練愈chur,效果愈大。當家長開始相信佢哋的投入程度於孩子成長係重要,佢哋會投放更多資源以栽培孩子發展。投資多了,收獲自然亦多了,除咗親子互動有改善,孩子的詞彙、數學與社交情感(social-em... 1.2K2
研究咁講 研究:想孩子EQ高啲,家長都要幽默感高啲? POPA編輯部21/12/2022 22/12/2022 聽落好似好虛,其實背後原理好簡單。「玩得」的家長之所以幫到小朋友,就係因為佢地靈活有彈性,能夠將嚴苛的情況變得輕鬆,找到各種替代的應對策略,並且喺充滿壓力及衝突的情況下,仍然表現得幽默,進而緩解小朋友的各種情緒。... 6.4K1
研究咁講 先天遺傳及後天教養,哪個因素更影響孩子成長發展? Joan21/12/2022 21/12/2022 如果你眼前有個成就卓越、且溫柔敦厚的孩子,你第一個想法是「他父母教得真好」還是「這一定與他家裡的優良血統有關」?許多心理學家、行為遺傳學家都致力研究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對個人發展的影響1... 18K5
研究咁講 想小朋友珍惜你送的聖誕禮物?研究:體驗式的禮物才最長久 POPA編輯部21/12/2022 21/12/2022 送禮物畀小朋友希望佢好好記住?原來大腦本身就會好易忘記物質性嘅禮物,但對體驗式嘅禮物,例如係一家人一齊開心做一件事,就會放到長遠記憶嘅區域!... 2.1K1
研究咁講 家庭中出現默認角色?父母壓力更大? 編輯 Anna06/12/2022 21/11/2023 社交媒體上正在流行著一個詞彙,我們將之譯作「默認父母綜合症」(The Default Parent Syndrome)。而默認父母其實很易理解,他通常是兩位父母中,在照顧孩子、與孩子有關的責任或與家庭相關的任務方面承擔更大責任的一位。究竟誰更有可能經歷「默認父母綜... 7541
6-9歲9-12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 教養難題:孩子遇困難,父母該如何處理? POPA編輯部05/12/2022 12/12/2022 情況一:1. 明天要演講,孩子已練習很多遍,但仍然很緊張害怕 2.孩子成績未如理想,很沮喪情況一屬於木已成舟,可以做的都已經做了。在這情況下,父母應該專注於幫助處理孩子的情緒,從負面情緒走出,或找出事情的意義,令孩子在未來做得更好。而這便是情緒為本的處理方式。... 8841
研究咁講 父母需要知道的_______|依附理論 編輯 Samantha25/08/2022 21/08/2023 對孩子成長嚟講,「安全感」有幾重要相信大家都唔會有異議。不過到底安全感點嚟?可以點樣建立到孩子嘅安全感?要答到呢個問題,就要同大家講下「依附理論」了。... 3.5K1
0-1歲1-3歲3-6歲6-9歲研究咁講 研究:又講小朋友上網?不如講下父母share小朋友相 POPA編輯部22/08/2022 22/03/2023 父母大致上認為喺post仔女相呢件事上面,自己比起仔女應該要有更多話事權,而大部分人share相前,都無事先取得小朋友同意。而比起覺得小朋友會因此感到尷尬,父母們更相信小朋友會享受自己的相片被分享。... 2K2
研究咁講 情緒系列|「知驚」——恐懼都有界限 科豆26/07/2022 14/03/2023 小朋友學識面對恐懼,對於佢嘅情緒發展係一個重要嘅里程碑。不過,如果孩子是遭受到暴力對待、精神上的虐待或性侵犯,這些創傷情境所引起的恐懼和焦慮,與正常童年經驗的恐懼對小朋友嘅影響係完全唔同!... 7773
研究咁講 研究:媽媽不快樂,所以孩子不快樂? POPA編輯部20/07/2022 22/03/2023 來看看美國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的研究,心理學助理教授 Chrystyna Kouros 指媽媽抑鬱徵狀程度較高,孩子確有較大風險會出現抑鬱或焦慮徵狀,不過有些孩子卻能「逃出命運」,原來這是因為關鍵不在於媽媽抑鬱有多嚴重,而... 1K2